国商论坛 | 国家开发银行规划局副局长王文松先生做客国际商务论坛
发文时间:2016-11-14

11月14日晚,国家开发银行规划局副局长王文松先生做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际商务论坛,为经济学院师生带来题为“‘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实务”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经济学院宋利芳教授主持,国际商务硕士(MIB)项目主任程大为教授出席讲座,2016级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全体同学参加。

论坛伊始,宋利芳教授简要介绍了王文松先生的工作经历,作为人大校友、国际商务专业校外导师,王文松先生先后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国家开发银行规划局工作,他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历,从“一带一路”的意义、内涵、面临的风险挑战三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了“一带一路”的基本情况。

王文松先生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是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提升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受到了世界各国广泛的关注,其影响深远,在政治、经济、企业发展等层面上更是意义重大。不同于冷战之后西方强调“文明的冲突”,“一带一路”倡导世界的和平,将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达到更好的配置的同时培育全球市场需求,使欠发达国家得到更好的发展,意味着中国将以负责任的大国参与全球治理。他特别强调“一带一路”的战略使得国开行在投融资,与国外政府洽谈规划合作方面的实际工作开展更为顺畅,也使得中国走出去企业多了顶层设计,有了更高层次的协调。

在谈到战略内涵时,王文松先生提出“一带一路”愿景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是两千多年前几大世界文明共同创造融合的,同时也符合当前世界发展潮流。“一带一路”倡议遵守联合国宪章精神及原则,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努力实现“五个畅通”,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中国已同柬埔寨、孟加拉等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重点领域建设如港口、能源、铁路合作区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他强调要充分认识“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也面临着诸多风险与挑战,其本质遭到西方及沿线国家的误解与猜疑,我们发布的“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和西方“马歇尔计划”那样体现霸权主义的、以建立对抗性阵营为目的的规划有着本质的不同,是一项基于互尊互信、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开放、包容的发展愿景。在经济层面,“一带一路”具体项目的建设大多投资周期长,回报率较低,面临着营商环境动荡的市场风险。为了应对经济风险,国开行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先锋及具体实践者,十分重视风险的掌控,根据市场规律进行风险评估和项目认证,不单纯追求短期回报,而是追求长期的综合效益。这些风险和挑战是客观存在的,但都是可以克服的,解决之道是按市场规律来办,随着时间推移,一带一路必将会越来越受到广泛认可。同时王文松先生也表达了中资企业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战略层次、国际视野及管理水平,成长为国际化的一流企业的希冀。

在互动讨论环节,同学们提问到在WTO等西方主导的世界规则体系下,“一带一路”的提出是否能成为中国在规则制定方面的转折点?王文松先生认为,用“起点”一词更为恰当,“一带一路”的提出不是要与西方对抗,而是在国际格局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代表发展中国家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此提问基础上有同学问到中国是应该继续韬光养晦还是积极进取?王文松先生认为应该辩证看待此问题,中国在韬光养晦的同时并非无所作为,积极进取的同时也绝不搞霸权主义。在回答中国过剩产能转移问题时王文松先生提出,中国的产能转移是按规律办事的,对于投入国而言,是相对的优势产能,促进了其产业转型升级。接下来他一一耐心为同学们解答了关于中国当前外贸形势,对外投资、国开行职能业务等问题,同学们均积极踊跃发言提问,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听完王文松先生带来的精彩讲座,同学们均表示受益匪浅,对“一带一路”战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仅在课堂上的理论层面,更从其具体推进的实践工作方面有了进一步感悟,此次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