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周业安:网络社会中的信息识别
发文时间:2018-09-15

现在城市里的上班族越来越喜欢网上订餐,确实方便快捷。只要想吃点啥,打开网页挑选,订好后快递小哥到点送达,大大节约了做饭的资源耗费。网上订餐服务的流行是对资源配置效率的一种改进,这是互联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很生动的实例。不过,要是仅仅把功劳归于互联网,似乎也不是很恰当。没有互联网的时候,人们想出去吃点饭,需要寻找合适的餐馆,坐下来选择合适的菜肴,整个过程应该是比较费时间的。出门吃个饭,算路上的时间,最快也得半小时。有了互联网后,通过网上订餐,菜品的选择类似,但路上的时间就节约下来了,选择餐馆的时间也大幅度下降,这是因为网络上仅仅需要简单的页面浏览,不需要实际上的空间距离移动,所以,网上订餐节约的主要是人们空间移动的资源耗费。


??互联网所带来的这种资源节约是不是必然就意味着福利的改进?也未必。这要看用餐的意图。如果是工作期间用餐,或者日常生活中的常规性用餐,通过网络订餐确实节约了大把的时间。但如果是聚会用餐,或者休闲用餐,通过互联网订餐就显得画蛇添足了。因为寻觅餐馆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交往的过程,同伴之间相互交流、甚至争执,都不失为一种快乐,虽然空间移动上耗费了资源,但同伴之间的互动带来了效用的增进。也就是说,这种资源耗费是值得的。不能简单地把时间节约就当作福利改进,还得看用餐的人效用水平是否增进。


??即便是工作用餐或者日常用餐,互联网也未必带来福利改进。打开网页,通常热门的订餐平台都有众多签约商户,这些商户当中,有规模较大的店、名气较大的店、存续较长的店,也有各种新店,选择哪个店?从网页上只能看到有限的信息。一部分信息属于商家自己显示的,包括菜品图片、主要食材和配料、口味等;另一部分是用户评价,这部分信息得有人吃过并给予评价才会有,对很多新品来说,没人品尝,就没有评价,当然就没有。那么人们在挑选菜品时,看中什么?这恐怕因人而异。有些人只点自己熟悉的店的熟悉的菜品;而另一些人则好奇心重,喜欢探索各种新店或者新式的菜品;还有些人则只盯着优惠条件看,买最优惠的菜品。总之,消费者的偏好多种多样,而网上订餐可以很好地满足这种多元化的需求,这是网络的优势所在。


??假如你不是一个吃货,很少出去闲逛,对周边的餐饮店知之甚少,使用网上订餐时,对你来说大多数店都是陌生的,究竟选择哪个店?哪些菜?其实是件很为难的事。虽然图片都拍得非常诱人,但实际上的菜品可能相去甚远。在网上订餐业务刚兴起的时候,相关企业急于扩张业务,疏于内控,带来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对餐饮企业来说,对网上消费者和线下消费者提供差别服务。线下实体店里,消费者坐在那,和店家面对面,店家就不方便投机取巧。而做线上服务时,消费者和店家通过平台接触,有些店家就开始动歪心思,比如把菜的份量减少点,把食材的品质降低点,以此来获取更高的边际利润。当出现这种差别服务时,消费者其实很容易忽略,要说甄别也不难,只要网上点餐,然后去实体店点餐,两相对比就一目了然了。只不过消费者总是有认知上的惰性,不太愿意去甄别这些信息,或者认为甄别信息的资源耗费超过了差别服务所带来的福利损失,还不如不甄别。实际上连一些老店、名店都可能出现这种差别服务。


??差别服务本质上是一种歧视,对店家而言,线下消费者和线上消费者是两种类别的消费者,各自有需求价格弹性,因而可以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这是标准的教科书上的价格歧视。除了这种价格歧视,网上订餐还存在另一种风险,那就是新店的不确定性。新店上线需要经过平台审核,而平台是否严格审核?审核标准是否合理?这些都是未知数,对消费者而言,既不能观察也不能证实。当平台一味扩张时,就可能以吸收上线商户的数量为目标,这样就会导致新店鱼龙混杂。相关的事件曾经都曝光过。消费者通过平台订餐,所能看到的都是可视化的信息,至于这些信息是否为真?消费者同样无法观察也无法证实。


??平台经济有其优点,也有其弱点。对消费者而言,甄别信息耗费成本,通常寄希望于平台把关,对相关信息进行甄别和分类,而平台又不愿意承担这类成本,把自己仅仅定位为平台,从而试图卸责。这就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和平台之间的不信任。假如这种不信任日积月累,平台本身也就失去了获利的可能性。这种情形出现的前提是存在平台竞争。在网上订餐行业只有存在两个以上的订餐平台,它们相互竞争,才可能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否则如果只有一家平台垄断,即便平台卸责,消费者也面临被迫选择的窘境。当平台出现垄断时,消费者需要自己耗费资源去甄别信息,比如先实地考察具体的店铺并进行体验记录,然后根据实地考察的数据资料作为日后网上订餐的依据。这样一来,相当于平台向消费者转嫁了信息甄别的成本,进而降低消费者的福利。从这个角度看,互联网+还真未必带来社会福利水平的增进。


和实地经济一样,互联网+经济同样需要依赖竞争机制。尽管网络产业的核心特征是报酬递增,即规模越大越挣钱,最终会导致赢者通吃,也就是垄断。但在网络产业中,这种垄断是不稳定的,原因在于潜在竞争者的压力。网络技术不断进步,网络商业模式不断变革,新的平台总是不断涌现,众多潜在竞争者的存在会给在位平台以竞争压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竞争机制起作用。这就是所谓的“可竞争市场”理论。我们没必要把互联网+复杂化或者神秘化,抓住竞争机制这个核心就好,在这一点上,网络经济和实体经济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