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研究局】刘元春:美股走向与疫情基本面的背离越来越大
发文时间:2020-07-20

美国金融与疫情基本面的背离越来越大

对于近期的剧烈波动,首先要明白,当下层面与基本面的背离越来越大,未来金融层面的调整是必然的,并且幅度还会相对很大,近期美股的V型走势只是一个先兆而已。

目前美国需要摆脱这种前期流动性紧缩所带来的金融剧烈震荡,所以通过零利率、无限量的等一系列的政策来进行金融救助。目前来看,虽然阶段性目标已经达成,但是从总体上来讲,其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与整个社会的背离,是毫无疑问的。

美联储此前宣布维持长期零利率,这是美国金融政策长期宽松的一个信号,这个信号对稳定短期金融市场的预期是有好处的。但是低利率的中期化,很有可能导致金融泡沫、金融套利的出现,这很可能会使美国金融在未来一段时间面临一些持续承压的风险。由于美国与新兴市场的利差持续存在,也可能导致全球资本从美国陆续向新兴经济体,特别是向中国进行转移,这可能会给一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进行得不错的新兴经济体带来金融的繁荣。但同时我们也要监控整个外资流入所带来的短期资本和流动性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美联储的QE政策不是无底线的,目的在于引导预期,所以提出一个不限量的口号,但实际上它是有底线的。目前美国的金融政策定位是确保生存,所以才会不计成本,这就意味着下一步在美国社会恐慌和内部矛盾得到缓解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会出现一系列的温和调整。

比如2008年之后,美国QE政策的逐步退出,以及美联储的缩表,从这个过程中就可以看到美国经济的一些调整和美国金融市场的反应。个人认为,在美国疫情消退之后,美国的缩表和其金融政策的常态化是必然的。但是,这个调整的过程可能会比较剧烈。

二季度可能是世界经济深度回落的点

可以看到,随着各个国家采取相应的对冲政策和疫情救助,各国的恐慌心理有所缓解。虽然疫情会进一步蔓延,但是世界经济下滑的速度可能不会像一季度,特别是二季度那么大。因此,我认为二季度可能是世界经济深度回落的点,三四季度会有所好转。

但还是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疫情会不会进一步加重,会不会出现第二波疫情。很多专家认为第二波疫情的传染性、传播力度、死亡率可能会进一步抬头。原来很多人认为经济走势会是“L型”的状况,但是不对称性的“W型”,甚至“V型”也有可能。

疫情的进展状况决定了整个世界经济复苏的状况。如果疫情没有结束,同时疫苗和特效药没有研制出来,全球经济要摆脱目前的深度回落、局部停摆的状况是不可能的。

中国基本没有再次大规模暴发疫情的概率

第一波疫情冲击以东亚国家为主体,对中国经济和供应链的影响比较大;第二波疫情,也就是从3月份到目前,以欧美为主体,对中国而言也有一定的影响;第三波是以南亚、拉美和非洲为主体的,对中国的影响可能会更小一些。

要明确一点,只要中国内部的基本盘能稳定,外部的冲击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大,实际情况会比早期的悲观预测要好一些。如果中国在三季度能够度过艰难期,下一步的外部震荡可能就会相对减弱。但另一方面,欧美经济的下滑传递到外贸需求上面还有一定的时滞,对此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我国在疫情防控上已经通过前期的全面停工、停产、停学、停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行政性的复工、复产、复学、复市,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因此,从目前的管控来讲,基本没有再次大规模爆发疫情的概率。中国还会按照自己的节奏持续地恢复经济和生活,维持疫情防控的常态化,进一步加大有效需求的提升,进一步加强内部经济循环的良性化,这样一个战略是既定的。

对中小型企业订单性支持比资金扶持更为重要

从近期美国餐饮、零售业破产潮蔓延,尤其是一些疫情前已经大量举债的公司,我国可以吸取一些教训。首先,经济的救助必须要建立在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如果疫情没有有效的防控,经济支持也是无能为力的。

其次,短期的经济救助是可行的,通过发放钞票及各种补贴可以实现。但是从中期来看,一个国家的财政不可能支撑这么久。所以,经济循环常态化才是一些特殊行业和小微企业获得生命力最关键的因素。经济循环常态化是经济主体获得生命力的核心,而不是简单的被动救助。

因此,对于一些中小企业的救助,在防止其出现批量性破产的同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仅要给予资金的扶持,更重要的是要给予订单性的扶持,使它能够在有市场销售的基础上,正常地恢复造血功能,这是最为关键的。因此,下一步的政策着力点应有所调整。

(文章来源于网易研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