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李义平:不应放任地方政府刺激经济
发文时间:2012-08-23
“应该重温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目的,保证经济增长是有效益的。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义平8月22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在他看来,不仅要打破经济增长主义的局限,追求有效益、技术含量高的GDP增长,还要将创新转变为产业,并运用好的制度留住人才,同时还要拉开政治与经济之间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发展困难增多的情况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经济增长应该有质量

  中国经济时报:你如何看待目前的GDP增长问题?

  李义平:现在有一种为增长而增长的倾向,我把它叫做经济增长主义,表现为一切为了GDP,不择手段提升GDP。譬如,有的地方建了很多没有效益、甚至连成本回收都无望的项目,虽然增加了GDP但却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还有一些污染严重的项目,甚至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我们必须重温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也就是说我们的GDP增长必须有效益,同时技术含量要高。我曾经说过,如果GDP可以称量,单位GDP到底是发达国家的重呢?还是我国的重?我想肯定是我们的重,因为GDP内容不同,我们大多是拼资源、拼消耗换来的GDP。

  我还想强调一点,除了经济增长,就业也必须是有效的。一个所谓的新兴产业,经营效益不佳,负债很多,但却安排了很多就业,你说应当继续让它经营下去吗?我认为没有产业前景、市场前景的企业就应当退出,也就是说提供就业的企业必须是有效益的,没有效益最终是没有意义的。打个极端的比喻:弄块砖头让人洗,也可以就业,但这样的就业又有什么意义呢?

  中国经济时报:你对未来GDP增长有何判断?你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硬着陆”和“软着陆”的猜测?

  李义平:经济增长有一个自然增长率,即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特定的技术水平、经济结构下,不受紧的或松的经济政策制约的经济增长率。中国曾经有两位数的增长,那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开始阶段,现在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应当是很难的。所以说,中国现在应当是一个中速发展阶段,这是更为成熟的阶段,即维持7%—8%的增长。

  我的观点是,硬着陆不一定是坏事,软着陆也不一定是好事,本来该硬着陆的非要拖成软着陆,反倒使问题复杂了。

  创新支撑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时报:在你看来,什么是真正的经济增长?

  李义平:真正的经济增长是靠产业创新来支撑的,研究经济周期可以发现一种巨大的创新能够带动一系列创新,诞生新的产业和一系列相关产业,于是才有了产业质变基础上的经济发展。

  三次工业革命为推动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就是上述论点的历史支持。如果没有产业支持,没有产业变革,仅靠膨大剂刺激,这样的经济增长是很危险的。

  中国经济时报:那创新的重点是什么?

  李义平:创新不只是发明,创新必须变成产业,必须市场化,接受市场的检验。同时也必须遵守投入和产出的定律。可以说创新最重要的不是人才而是好的制度安排,好的制度安排可以激励人、吸引人、造就人。而适用于创新的制度安排就是市场经济。之所以这样说原因有三个:首先,市场经济下近似于“军备竞赛”的压力,对手创新了,你不创新就会打破力量均衡,迫使你必须创新。其次,淘汰的压力,经济危机的压力。经济危机阶段通常是创新的契机。再者,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包括冒险精神、容忍与众不同的思维和宽容失败的态度。

  不要让经济绑架政府

  中国经济时报: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最需要警惕的事情是什么?

  李义平:我们应注意适当拉开经济与政治的距离,不要让经济绑架了政府。发达经济体中政府与经济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地方政府甚至不管经济。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搞好公共服务。打个比喻就是政府修好一条公路后,让司机决定怎样开、开多快,政府不应直接开车。如果放松约束,让地方政府直接拼经济,追求GDP,那会造成有些地方政府为求增长不择手段。

  在当前,要特别留意地方政府的救市政策,地方政府有政绩情结,如果放任地方政府刺激经济,后果可能比“四万亿”更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