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刘元春:对未来出口表示担忧
发文时间:2010-07-02

PMI指数连续两月下滑 三季度经济将现放缓态势

昨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6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1%,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这是继5月份PMI回落1.8个百分点后再次下滑,两月积累回落幅度高达3.6%。

  有专家称,6月数据下滑是我国整体经济高点回落的直接反映,未来几个月该指数很可能会跌破50%的临界值。

  PMI是反映经济总体情况和变化趋势的综合指数,按照国际通用的做法,由5个主要扩散指数加权而成。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指数高于50%,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则有经济萧条的忧虑。

  不排除经济“二次探底”可能

  6月PMI的分类指标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以及原材料库存指数分别为55.8%、52.1%、49.4%,较上月分别下降2.4%、2.7%、1.6%。

  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中心研究员马岩表示,这是我国近期出台的宏观经济政策打压以及全球经济放缓的显现。随着现阶段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口退税取消、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固定投资放缓以及欧债危机影响深入,未来几个月中,PMI下行趋势还将延续。

  他还认为,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在刚结束的G20峰会上达成的大幅削减财政赤字共识,将会直接导致各国财政支出减少,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认为,近期经济结构调整压制了一些粗放经济的发展,加上之前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挤压了经济泡沫,两项政策共同降低了当前经济增长速度。

  基于PMI指数下行的趋势,马岩判断,不排除我国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但是“二次探底”并不意味着经济衰退,或许会在缓冲之后出现上涨情况。

  兴业银行(25.49,-0.17,-0.66%)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表示,投资减速影响内需增速下滑已对工业生产产生影响,产成品库存上升与积压订单下降同时出现,从业人员指数亦降至12个月内低点,说明企业生产开工不足。所有分项指数均一致指向经济扩张速度放缓,6月工业生产可能继续减速,且可能导致后续月份生产后劲不足。

  “前高后低”未来出口不容乐观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则对未来出口表示了担忧。数据显示,6月新订单指数为52.1%,为2009年3月以来最低点,环比下降2.7%,两月下滑7.2个百分点。

  “这个幅度已经非常大了。”刘元春说。他认为该指数下滑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世界经济的复苏使得各国逐步将退出刺激性政策,同时我国是制造业出口大国,库存周期面临着调整,特别在制成品方面会对我国造成较大冲击。二是欧债危机对出口的影响将逐步显现,事实上,我国现在对欧盟执行的是3月份的订单,按照订单具有两个月滞后计算,7月份时间窗口到来,会使得我国出口订单明显回落,随着欧债危机深化,加之欧元的贬值导致许多企业出口利润为负,也给出口带来了不利影响;三是贸易政策的退出,尽管是基于结构调整的出口退税政策取消,但涉及到406个税号商品的企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出口,三项不利因素重叠,未来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刘元春称,出口放缓、投资收缩以及内需增速下滑,三者叠加,我国经济在第三季度会出现明显放缓态势。

  民间PMI指数更加悲观

  相对于中国的官方数据而言,民间机构的统计更加悲观。然而,对于我国经济总体向好的增长趋势,分析机构仍持乐观态度。

  昨日汇丰(HSBC) 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PMI数据从5月的52.7%降至50.4%,创14个月来最低水平。该指数自2009年4月起已连续15个月停留在50%临界点上方。今年1月该指数为57.4%,创调查历史新高。虽然与我国的官方数据不同,但其走势同为下降趋势,并且更加接近50%的预警线。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在报告中称:“PMI指数放缓表明由于紧缩措施发挥效力,中国制造业的环比增速下降。然而,我们认为对于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是夸大的,现有的大规模在建投资以及富有弹性的私人消费将会支持今年下半年9%左右的经济增长。”

  商报记者 苏玲 实习记者 丁开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