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邱海平:对资本家慈善的另一种解读
发文时间:2010-09-09

邱海平:对资本家慈善的另一种解读


据说美国的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要来中国举办一个“慈善夜宴”,夜宴将邀请五十位资本家参加。据报道,我国民族资本家的反响各异,有积极响应者,如陈光标、潘石屹夫妇等,也有人因为害怕盖茨和巴菲特“劝捐”而避之。

无独有偶,在昨天深圳建立三十年庆祝大会上,香港长江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嘉诚先生在主席台上就座,并在庆祝会间受到胡主席的特别接见。毫无疑问,李先生之所以受到如此高的政治待遇,皆缘于长期以来他对于大陆的数不胜数的大量慈善捐献以及对于国家的支持。因而,李先生不仅是资产厚重的资本家,同时也是一位慈善家和爱国人士。

在香港,像李嘉诚这样的资本家还有邵逸夫等。在中国大陆的许多高校,都可以看到以邵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各种“逸夫楼”、“逸夫图书馆”、“逸夫会议中心”等。

最近,还有关于章子怡和成龙“诈捐”的报道与份争。由于章子怡和成龙不是资本家,而是演艺界名人,因而,关于他们的慈善捐献之事不在讨论之列。

有钱人向社会或穷人进行捐献,一般都归为“慈善”之举,甚至有“慈善事业”之说。古往今来,一切善举当然受到人们的欢迎与赞扬,这不仅是因为社会在一定阶段在经济上、物质上总是需要这样的慈善之举,而且是因为慈善之举体现了“善良”、“爱”这种人类最高的价值观与道德要求。

不过话说回来,正像一切事物总是在对立中存在一样,社会之所以需要和存在慈善之举,恰好说明两点:第一,社会本身不够发达富裕,而且也不够平等。假如社会本身已经发达富裕到可以解决一切人的困难,还需要善人们进行捐献么?当然不需要!另一方面,假如社会是一种“均贫富”状态,还会有人有能力或实力去进行捐献么?当然没有!例如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第二,在当前社会阶段,人们把各种捐献叫做“慈善”之举,恰是因为还有许多有钱人并没有这么做,相对于这些“守财奴”来说,愿意将自己的钱财贡献给社会和他人的人,当然是“慈悲之人”了。

不用怀疑,一切给社会捐献的人,都怀有一颗慈善之心。因为捐献是一种道德行为,而不是法律要求。捐献者之所以捐献,首先无不是出于对社会特别是对穷困之人的怜悯与同情。假如没有这种基本的同情心与善心,那些有钱财之人宁可成为“现代守财奴”。

当然,像盖茨和巴菲特这样的世界首富级的资本家,他们之所以愿意将财产的大部分甚至全部都捐献给国家,还有另外一种考虑,也可以说是体现着一种“美国精神”,这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行为不仅教育而且实际上规范了自己的后代或者美国的所有青年人:不能吃现成的,必须自己去创造!

相比之下,中国确实缺乏盖茨和巴菲特等体现着一种“美国精神”的资本家,相反,却有着数不尽的关于“富二代”的传说。由此观之,连中国富裕起来的资本家们也确实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了。

这里还要谈到另外一点,即当代资本家的捐献或慈善之举,不仅是彰显着资本家的慈善的一面,而且也深刻地反映了他们对于自身的认识与对世界的观念与态度。

首先,所有这些“慈善家”们(包括那些并非资本家的富人们)都知道,相比于亿万贫困或贫穷的人而言,他们的钱财是太多了。不管这中间是否存在着马克思讲的“剥削”,身处在一个到处都有穷人的世界,过度的个人富裕,总归是一种不和谐。物极必反。每个人,一方面总是追求“人上之人”的境界,另一方面,一旦真的成为“人上之人”了,在享受着“成就感”、“成功或胜利的快乐”的同时,难免也会产生“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之感。当然,在当前的中国,富人们还有一种“不安全感”。于是,反过来,这些人就会去追求另一种境界,即通过捐献,不仅更生动地表达或彰显自己的成功,而且还要“与民同乐”。可以说,这也应该是一种人性的回归。试想,因为过度的富裕使人与社会“格格不入”,富裕本身的人性意义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是荡然无存了,那么,这样的富裕对于个人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呢?因为人毕竟在本质上是社会的人,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动物有机体。

另外,如果单看当代资本家的捐献,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即现代资本主义世界充满着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各种各样的矛盾。虽然这种不平衡以及这些矛盾并不是这些资本家个人造成的,但是,一些自觉的资本家意识到,假如他们不能勇敢地站出来承担“社会责任”,那么,日益分化的社会将不可能持久,说不定甚至还要面临社会革命或动荡的形势。因而,当他们认识到,即使是有各国政府的管理及其合作,但是,当政府及其合作都不能够解决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时候,当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贫富分化的时候,那么,他们-那些极为富裕的阶级或阶层,理所当然应该做点什么,能够让这个世界继续维持下去,从而也使他们的发财致富的事业能够持续下去。而他们所能做的,当然不是改造整个社会,而只能是通过捐献,给世界上所有的穷人们一种安慰:瞧!我们并不是冷血动物,这个世界仍然充满了爱!你们不必怀有仇富心理,我们和你们一样,我们都是人!

当然,这些或许不是慈善家们的“上意识”,但是,资本家的捐献在客观上所起到的作用也就是如此。当然,我们更不是要抹杀这些慈善家们的慈善精神与道德。相反,在中国,特别是当前的中国,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和鼓励资本家们的慈善。

显然,资本家们的慈善捐献,可以帮助一部分穷人,但是,同样显然的是,资本家们的慈善捐献,不可能改变整个世界和社会的贫富分化的总体态势与趋势。假如我们(包括所有的公民们)因为有资本家们的慈善捐献即使是大量的捐献,而忘记了只有通过社会的根本改造才能真正造福于普通大众这个根本道理和根本道路,那么,资本家的慈善就真的达到了资本家的“意识”外的目的了,这个目的就是:让现存的社会制度与秩序永远存在下去,让一个贫富分化的社会状况永远持续地存在下去。

资本家的慈善之举是“美好”的,但是,这个世界并不会仅仅因为资本家的慈善捐献而变得“更美好”。《国际歌》的歌词依然响亮: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