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黄泰岩:凡是靠房地产拉动的国家,结果没有不崩盘的
发文时间:2010-01-08

 警惕中国式“迪拜危机” 

  2009年11月26日,迪拜宣布将重组其所属主权基金迪拜世界(DubaiWorld),并延期6个月偿还其即将到期的债务,迪拜危机震惊了世界。

  迪拜“上海岛”梦碎

  此消息刚一传出,全球股市、汇市、金价望风而跌,欧洲三大股市急挫超过3%,中国股市也出现恐慌性下跌,出现了近四个月以来最长的周下跌曲线。刚刚恢复的市场信心显得格外脆弱,而中国市场距离迪拜市场最近、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浙江商人。

  据《新京报》报道,2007年,温州商人胡宾花了2800万美元买下迪拜“世界地图岛”中3万平方米的“上海岛”。一时间,胡宾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商人成为各大媒体热捧的对象。该项目2008年初动工,预计用两年时间建成,建设总投资需12亿元人民币左右。

  按照计划,岛上将建70栋别墅和1个小型度假村,“这些豪宅会吸收世界各国的建筑风格,交通完全依靠水上、空中,因此,每个建筑都配有游艇码头、直升机停机坪。”此外岛上还将开挖代表黄浦江的“S”形人工河,河边“翻版”建设外滩、陆家嘴等上海的标志性景观和商业气象,河上3座大桥的风格则分别模仿黄浦江上的南浦、杨浦、徐浦大桥。

  不过上海岛项目已因金融风暴被紧急叫停。除了胡宾,还有一些温州商人在阿拉伯其他酋长国如沙加等地搞地产开发,目前这些项目进展较慢。

  “现在没有你们说的压力那么大,因为该发生的已经发生了。”胡宾认为,如果不是金融危机的影响,迪拜是一个环境很好的市场。

  “上海岛”是胡宾投资海外的第一个尝试,尽管到今天项目仍在搁置,但是当初投资这个项目也充分考虑了风险。“一个人改变不了市场。也推动不了市场,现在大家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那就让小岛晒晒太阳,先放在那吧。也许三年或四年,也许十年八年,等市场好了再开发。”

  “上海岛”项目只是迪拜危机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受金融危机影响,从今年初开始,不少浙商就开始撤离迪拜。据悉,目前温州商人在迪拜约5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项目基本暂停,尚未撤离的浙商大多选择继续观望。

  迪拜世界的规模在全球主权基金中排名第10位,是自2001年阿根廷违约以来全球最大主权基金违约事件。危机出现以后,中国多家银行或大型国企迅速回应说自己手上没有迪拜世界的债券。一些学者也一再劝说人们,中国经济与迪拜的关联度低,中国金融机构与迪拜的往来也不多,迪拜危机无论从金融还是实体经济层面,对中国的影响是极为有限的。

  如今,迪拜危机已经得到了缓解。但我们也应看到,迪拜作为中国与中东进行贸易往来的主要窗口之一,2008年,中国与阿联酋双边贸易达到280多亿美元,连续10多年成为我国在西亚和非洲地区出口最多的国家。更重要的是,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与迪拜有不小程度的相似,我们要思考迪拜危机产生的根源。

  房地产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表示,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2个百分点以上,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0%。房地产业占到了我国1/4的投资,直接相关产业达60个,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命脉的一部分。

  房地产业的发展的确可以拉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但其自身具有开发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应变能力弱的特点,一旦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对宏观经济影响巨大。美国金融危机及迪拜债务危机都是从房地产市场开始的,因此应引起中国各地政府的足够重视。

  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黄卫平教授认为:凡是靠房地产拉动的国家,结果没有不是崩盘的:世界老大美国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结局是崩盘;世界的老二日本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结局是崩盘。因此,我们应该看清过分依赖房地产业的弊端,及时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必须加强房地产业金融管理

  在完成房地产业的重新定位后,我们还必须加大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避免房地产市场泡沫继续增大。金融危机后,中国房地产市场在信贷宽松、政府优惠政策、市场投机和刚性需求释放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房地产价格出现大幅上扬,各地相继以令人咋舌的价格出现“地王”。

  但从消费的角度看,目前的高房价可以说已经超过了普通老百姓的承受上限,行业泡沫化已经不再是一句空话。金融界网站的一个2500网民参与的调查显示,关于可承受的房价范围,近30%的人选择在6000元以下,55%的人选择6000-8000元,近10%的人选择1.2万以上,而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房价已经远远超过了1.2万。

  在此背景下,政府及监管部门应该通过适当收缩信贷规模,加大土地供应量,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打击开发商捂盘等措施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避免市场泡沫吹得过大最终破灭而对实体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

  此外,中国有关部门还应关注并预防地方政府投资和融资风险。在过去的30年时间里,迪拜依靠石油带来的巨大财富,开始了大规模的投资建设,随后在政府为企业提供信贷担保的情况下,企业举债大举开发房地产,房地产业和基础投资可以说是迪拜拉动经济唯一的支柱。这种以房地产开发主导的资金密集型经济发展模式,为迪拜赢得了“梦幻之都”的美名,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流动性危机使得迪拜这种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最终导致了迪拜债务危机,真可谓成也地产,败也地产。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政府的经济同样对房地产依赖严重。为了发展经济,全国各级地方政府建立了大量的投融资平台,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此类投融资平台与迪拜世界类似,以政府的财政作为担保,严重依赖金融机构的大量贷款,同时开发周期长,一旦经济下行,政府财政收入能力下降,很容易引起债务危机。因此,监管部门应密切关注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防止因为偿还能力不足造成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和银行资产质量恶化,影响金融稳定。

  热钱带来的狂欢很短暂

  去年此时,美国《新闻周刊》一篇题为《迪拜最后的狂欢》的封面文章曾如此描述迪拜:它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寻求最快、最高利润并在利润消失时迅速转移的热钱。许多的热钱来自附近的阿拉伯产油国,最著名的就是与迪拜临近的阿布扎比,它拥有全球8%的石油储量,目前所出产的原油占阿联酋原油产量的90%,同时拥有规模高达627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

  香港《星岛日报》2009年11月27日刊发社论《押重注遇海啸迪拜重挫拖累欧洲》称,短期而言,中东投资风险大增,会否导致部分避险资金涌到包括香港在内的大中华地区,令热钱泛滥加剧,是值得政府和投资者留意的。港媒之所以如此担心,正是因为自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中,流入香港的资金高达5675亿港元,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称其为“前所未见,闻所未闻”。

  因此,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热钱的监测和管理,防止热钱在短期内大量流入,拉高资产价格。也应避免热钱短期内大量流出,造成资产价格大幅回落,引发市场恐慌,给经济造成剧烈波动。

  当然,我国对金融体系和房地产行业的监管是谨慎而严格的,我国对本币汇率、国际热钱和通胀预期也拥有着相当的管理能力,这些都为我国房地产市场保持相对稳定提供了基础。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房地产市场已经存在着泡沫化的风险,因此如何通过结构性的调整来化解风险,防止迪拜危机在我国重演,保证我国房地产行业以及整个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地发展,应该成为政府有关部门认真思考的问题。

  因此,迪拜危机对我们的意义在于:以自己的现身说法,警示任何一个过于倚重房地产的经济体都是非常危险的。如果没有从美国的次贷危机中找到答案,那么这次的迪拜就像是走在我们前面的一个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