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青年职业发展 | 经济学院党委组织学生党员骨干赴苏州开展校友交流活动
发文时间:2024-12-22

深入贯彻党的组织建设精神,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要求,加强对青年党员的职业发展指导,进一步发挥校友资源在职业引领中的积极作用,20241130日下午,经济学院于苏州校区组织召开了“党建引领青年职业发展”校友交流座谈会。本次活动邀请经济学院多位优秀教师与校友分享职业发展经验,为在校学生提供宝贵的职业建议。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胡玲莉,经济学院教授李军林,信息学院、智慧治理学院双聘教授李直旭,苏州校区团委常务副书记刘晓鸥等出席活动,经济学院专职辅导员蒋莉薇、学生党支部书记及学生骨干参加交流,活动由经济学院专职辅导员杨康琦主持。

image.png

会议伊始,信息学院、智慧治理学院双聘教授李直旭老师致辞。李直旭结合自身从本科到博士的学习经历及在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多重角色,深入剖析了青年人职业选择中需要平衡的因素。他谈到,职业选择不只是理想和现实的博弈,更是个人兴趣、社会需求和国家发展的结合,鼓励青年学生在职业发展中时刻关注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image.png

苏州校区团委常务副书记刘晓鸥老师详细介绍了苏州校区的环境建设、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情况。

image.png

校友分享

在校友分享环节,五位在苏工作的校友结合个人经历,为青年党员和学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建议。

image.png

陈扬:在基层书写青春担当(2021届硕士毕业生,现工作于苏州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陈扬以“初心与成长”为主题,分享了自己从学校到基层工作的心路历程。她表示,初入职场时的理想与现实可能会有差距,但只要用心去做,即使是党建宣传稿件这样的“基础工作”,也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认真、努力、谦逊是说起来普通却又难能可贵的品质,她希望师弟师妹们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既要正视短板,也要把这些“耳熟能详”的美德发扬好,综合运用长板优势,未来一定能成长为闪闪发光的自己。

image.png

许婕:用热爱点燃基层的温度(2022届硕士毕业生,现工作于苏州市姑苏区)许婕分享了自己在选调生岗位上的成长故事。作为土生土长的苏州人,许婕选择回到家乡,通过选调生项目投身基层建设,在基层服务中找到个人价值。她结合姑苏区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经济发展的实际,分享了她在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和人才服务中的多样性工作经历。她希望师弟师妹们能不对自己设限,多去探索不同的可能,同时也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始终保持自己的责任感和初心。

image.png

朱瑞琪:政策落地中的绣花功夫(2022届硕士毕业生,现工作于苏州市级机关某单位)朱瑞琪分享了自己选择公务员这条道路的原因,并分享了几个小故事向大家展示了公务员工作如何从细微处影响社会,如何从前期调研到政策起草、落实,逐步帮助企业减少行政负担,提高融资效率。她表示:“公务员岗位上每件事都看似很小,但只要用心去做,就能在细微处体现出价值。”

image.png

顾佳琪:在探索中找到职业热爱(2023届硕士毕业生,现工作于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顾佳琪分享了自己在金融领域多次试探与摸索的经历。从投行到私募基金,从地方金融监管到现在的岗位,她不断尝试,最终确定了适合自己的方向。她鼓励同学们利用在校时间多实习,广泛接触不同职业领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她提到只有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专业优势,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image.png

张楠:学术与实践的桥梁(2024届博士毕业生,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教师)张楠首先结合自身求学与职业经历,分享了从学术探索到职业定位的感悟,并向大家讲述了自己在求职过程中的心态变化与调整的过程,她以“从理论到实践”为主题,强调了学术研究只有深入社会需求,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她鼓励大家,作为人民大学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更要时刻关注社会问题,方能用研究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助力。

image.png

经济学院教授李军林进行了总结发言。他首先对校友们的真诚分享和学生们的积极参与表达了感谢,并充分肯定了此次座谈会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校友们的职业发展经历充分体现了“人大人”的担当与奉献精神,为在校学生提供了具有实用价值的职业指导,希望在座的学生党员能够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将校友们的经验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不断探索和实践,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社会贡献力量。


此次座谈会内容丰富、指导性强,不仅加深了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联系,更为在校青年党员明确职业方向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经济学院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搭建校友与学生交流的平台,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资源和机会。

image.png

    (来源:文字 / 周殷旨;图片 / 宣传组 冯晔;编辑 / 宣传组 汤韵涵 董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