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丨范志勇:双循环战略与新发展格局
发文时间:2022-11-18

2022年11月18日下午,《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系列“形势与政策”课第二讲于明德主楼728会议室顺利开展。本次“形势与政策”课由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主任范志勇教授主讲,主题为“双循环战略与新发展格局”。

范志勇教授指出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新发展格局的论述出现的五个位置,强调了新发展格局在党的工作中的重要性。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新发展格局是目标,双循环战略是手段。双循环战略以国内循环为主,同时以国际大循环作为重要的补充和支撑。

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决定了中国必须要走新发展格局这条道路。范志勇教授举出中美贸易战、日本外向型发展战略、欧洲一体化的例子,就提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展开讨论:首先,随中国经济实力的壮大,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面临的总需求扩大的压力越来越大。其次,国际经济体系相对之前出现较大变化:国际的环境不再像过去一样相对宽松和友好,我们面临的竞争日益加剧,其中有经济、政治的,甚至是技术层面的竞争,如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等。再次,全球疫情的加剧和经济衰退下,整个全球的价值链或者产业链在相当长时间里处于停滞状态。最后,绿色发展目标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在对我国发展战略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吸取国内外的失败教训。接着,他列举了中国目前面临的一些比较严峻的挑战:消费现在是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此外还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低成本供给优势的变化、全球的经济失衡、疫情加速全球供应链的重构问题。新发展格局并不是一个短期为了应对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瓶颈的临时性政策,而是经过长期的研究后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与过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解决市场有限问题的手段不同,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过程。

范志勇教授指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面临的四个核心问题:一,过去主要依靠低成本来获取国际市场的增长方式,现在不可持续;二,产业结构提升面临着新的挑战,不光要提升第三产业占比,还要提升其发展质量,同时不能放弃我们在制造业方面的优势;三,经济发展的动力从外需导向型转向内需导向型;四,我们国家的内部因素发生了变化之后,我们要从原本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比较优势方面转移。虽然我们达到了现有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从未有达到的高度,但是由于人口规模大,人均GDP仍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所以未来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压力还很大,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仍非常艰巨。

要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结合起来。范志勇教授提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时的基本行动标准:有利于国家生产力的发展,不能以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作为唯一目标,要维护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我们必须要形成思想共识,推动解决全球疫情和全球经济下滑带来的冲击,以及俄乌冲突所代表的国际地缘政治的超预期的变化,进行经济保卫战、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攻坚战,依靠以国内为主体的创新,结合科学对外合作,形成需求牵头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以高水平开放迎接未来发展格局,同时解决在开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一些风险问题。他还提出了几个战略要点:第一,通过改革激发中国的新优势,即高科技优势,资本雄厚的优势以及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第二,通过改革解决新发展格局中的短板问题;第三,构建起以内促外的新发展格局,提升竞争力水平;第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最后他强调,同学们要根据已经学习到的经济学知识,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共同富裕”三个概念有机结合起来,解读国际形势与中国国情,这样对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