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经济学院2009年宝钢奖学金获得者黄娅娜
发文时间:2010-10-09

黄娅娜,女,汉族,1986年9月27日出生,中共党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006级经济学基地班学生,免试保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攻读直博学位。在大学就读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工作能力突出,获得2006-2007、2007-2008学年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2008-2009学年宝钢奖学金,2006-2009连续三学年中国人民大学三好学生,2006-2007学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优秀共青团干部,2007-2008学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我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人,带着简单的行囊,朝着最初的梦想前进。

——题记

回首来时路,曾经那个小山村里的朴实懂事的小女孩已经来到了首都北京,就要完成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而一片未曾想过的姹紫嫣红的新天地也已然展开。这一切带给我惊喜和感动,再一次证明了通过汗水取得丰硕的成果。站在朝阳里,我想告诉所有的人,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会依旧迎接挑战,勇往直前!

学习

我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基地班,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集体,从进入的那一刻起,我就相信这是我人生的另一个起跑线,并将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因为我相信现在汲取的知识将为我打下坚实的基础,校园是梦想起航的地方。

大学三年来,我徜徉在经济学理论的海洋里,凭借良好的悟性和善于思索的性格,连续三年来保持全年级第一的成绩,2006-2007学年,2007-2008学年均获得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三星奖学金、丰田奖学金),2008-2009学年更是荣获宝钢奖学金,并连续三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三好学生(前5%),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干部称号等。

在具体的课程学习上,我扎实地掌握了数学和英语的基础课程,数A课程的全优成绩保证了我的数理基础,英语已经顺利通过国家六级考试。在三年来的专业课程学习中,我已修专业课程26门,其中20门取得了90分以上的满基点成绩,其余六门是88或者89,中级微观经济学更是以98分的高分成绩成为全专业第一。

在漫漫求学路上,我的成功来源于简单坦然的心态和刻苦卓绝的努力。大学充分陶冶了我的心智和情操,我喜欢坐在图书馆里洒满阳光的桌上看书,我陶醉于老师在课堂上解析经济学理论,但我最快乐的时候是我解开书中的难题,将厚厚的书本收入囊中的感觉!

工作

在学习之余,我还积极得参与学生工作。在工作中一方面锻炼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能为其他同学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同学们在校园里感受到家的感觉。

由于热心助人,组织管理能力突出,刚进大学,我就被民主推选为2006级经济学基地班团支书,我积极配合班委工作,组织同学们游览海淀公园、故宫、植物园,开展拔河、羽毛球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使基地班同学很快拧成了一股绳。

第二学年,基地班的党员人数扩大到10人,具备成立党支部的资格,我当选为第一任党支书。作为少数在高中入党的学生,我深刻的了解党员的职责和义务,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使我大大增强了为大家服务的热情。我积极组织党日活动,观看抗战电影,参观军事博物馆,在潜移默化中将党员的先进性思想传达到同学们的心里,那一学年,2006级基地班的入党申请率达到了80%,受到了学院党委老师的好评。

除了班级工作,我还参与学院的团委宣传部、组织部的工作,担任团委宣传部的副部长,设计学院活动海报,组织党校学习,开展各种学院学生活动。作为院报《经济风》的副主编,进行人物采访、负责专版设计,保证每月的25日《经济风》发到每个经济学院同学的手里。我总是奋战在学生工作的一线,忙得风风火火、不亦乐乎。

在各种工作任务之余,我一直有个想法,要将我们2006级经济学基地班的学习生活点滴记录下来。于是,我打算组织编写班刊《SHIFT》。SHIFT是班主任聂辉华老师为我们制定的班训,代表了强大(Strong)、健康(Healthy)、独立(Independence)、有远见(Foreseeing)和具备团队精神(Teamwork)的培养目标。作为班刊主编,我调动班级其他同学,经过半年多的收稿、版面策划、排版编辑,到20083月,班刊印刷版新鲜出炉,班主任聂老师撰文《第一次为学生而惊喜》,他写道“这天,学院几个老师接连给我打来电话,连声夸奖班刊做得好,内容深刻,思想上进,印制精美。……我第一次为学生而惊喜。那个中午,我没有睡着午觉。”聂老师还说“好的学生是学院的财富,也是学校的财富,更是我个人的荣幸。”在编写班刊期间,我曾经不止一次的抱怨工作的艰难,但是看到同学们爱不释手得看着属于我们自己的刊物,聂老师的高度的评价,我真是由衷的欣慰!

现在回想起来,我最骄傲的还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美好的集体生活的回忆,作为一个学生干部,虽然忙碌与疲惫,但是大家的肯定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科研

经济学是一门用以解释世界,以提高全体福利为目标的社会学科。课堂学习只是我学习的一个方面,真正能走进社会,才能做到学以致用。我可以自豪的说,我的实践调研之路比许多同龄人都走的远!

大一暑假,我对家乡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进行了调研,运用经济学效用理论分析农户参合意愿,调研报告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一等奖;大二暑假,我调查了浙江海宁三峡移民,考察移民的社会资本状况,调研报告获得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大三寒假里的关于农民工的就业与社会资本关系的调查,参加 “经英杯”论文比赛,获得提名奖。我还参与了经济学院胡霞副教授的关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研究,负责东部农村调研,是调研报告的第二作者(作者共三人)。20092月,胡霞副教授带着项目研究报告参加了日本京都大学的国际研讨会。

除此之外,我承担了一个“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领队员于20094-5月调查了四川灾后的恢复状况,借鉴Mace的消费平滑模型,分析灾民的正式保险和非正式保险抵御灾害冲击的效用,并考察政府救助的效率。本人撰写的项目论文《家庭如何抵御大灾害冲击?——基于5·12地震的实证研究》录入国家减灾委201057日举办的“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本人将应邀参会发言。

我喜欢走出课堂,通过科研项目运用并拓宽知识,引发思考,为国家社会的发展建言献策。从调查之前的课题背景资料的了解,合理的调研方案和问卷的设计,到实地调研;从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到主成分分析法解决多重共线性、再到运用SPSSSTATA软件对数据做实证计量研究;从暑期社会实践的小组成员,到参与老师项目,再到国家级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项目负责人……这一系列的经历使我在科研道路上不断进步!

交流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我的努力表现得到了老师同学的肯定,而我也有了更多的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我开始走出校园,开拓眼界,增长知识。

20087月底,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三星奖学金获得者代表,我受邀参加三星集团的“2008年‘星火传递,成就梦想’威海夏令营”,几天的活动使我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在夏令营最后一天的ID创意表演中,结合北京奥运福娃、三星产品广告的理念,由我导演,我与10名团队成员共同演出的舞台剧《三星高照,五福临门》,在夏令营团队中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

20097-8月,我参加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首届经济学优秀学子夏令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2009年经济学优秀大学生夏令营”,以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09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暨‘博时-光华金融夏令营’”活动。由于夏令营中的突出表现,我获得了三个学校的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最终选择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应用经济学攻读直博学位。

20099月中旬,在经济学院杨瑞龙院长和副教授胡霞副教授的带领下,我和另外3名优秀学生赴日本进行交流访问,我们访问了日本岛根大学,与日方师生深入探讨了中日两国农村发展的相关问题,并参观了日本农业协会、松江葡萄酒厂、日本的第六产业、传统农业的企业化经营模式等。交流期间,我做的《中国农业概况》和《中国农村如何留住青年人之东部调查案例》获得日方的好评。

此外,200910月,我接待了日本关系学院大学到人大经济学院的交流访问,做《金融危机下的城乡经济发展——从劳动力流动视角》的报告;20104月下旬,我随科技部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赵延东老师到山东济南,参加社会网与社会资本专业委员会首届青年论坛;20105月份,我又将参加国家减灾委组织的“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一流的大学为学生发展提供了一流的资源,而兢兢业业的老师又不断的激励我,调动我的潜能,促进我的发展,细数这些难以忘怀的交流经历,我将怀着感恩的心,继续前行。

已经取得的成绩是对我才干的证明,也是我新的起点。“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会坚持最初的梦想,永不懈怠。我们是同代人中最优秀的群体,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作为对国家发展的一个冷静的思考者,社会漏洞的弥补者,承担起社会发展的责任。这是我的毕生的理想,是我不断追求的目标。

人生的道路非常漫长,我似乎听到了远方的号角的呼唤……

师长点评:

黄娅娜同学是我教过的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她聪明勤奋、踏实认真,对课程学习有独立思考的习惯,成绩优异。而我也常常见到她在学院里帮老师的忙,是个非常负责的学生干部。她还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经常参加社会实践、调研,曾去贫困山区支教,去四川地震灾区调研,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她的能力。正是因为她的优秀,她被免试保送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继续读书。

总之,我认为黄娅娜同学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本科生。

郑新业,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