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刘元春: 稳增长压力有所缓解 政策着力点应放在控风险上
发文时间:2016-10-20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与上半年增速持平,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

如何看待今年前三个季度经济均为6.7%的增速,宏观经济是否继续企稳,四季度状况会如何,政策调控上该注意什么?针对这些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下简称《21世纪》)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

刘元春认为,在持续稳增长政策作用下,GDP增长速度比市场普遍预期的要好。预计四季度整体增长状况波动幅度不大,稳增长压力有所缓解,调控政策着力点应该放在“控风险”和“促改革”。

政策性需求支撑经济好于预期

《21世纪》:前三季度经济增速为6.7%,与上半年持平,如何看待这一状况?

刘元春:在持续稳增长政策作用下,GDP增长速度比市场普遍预期的要好。之前很多机构预测三季度经济增速大致在6.6%或者6.5%,实际却达到了6.7%。

前三季度通过一系列稳增长举措,包括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通过对国有企业救助,加大了重点项目安排,导致政府预算内投资、国企投资、基建投资等出现明显较高速度的增长,弥补了市场性需求回落的状态。

从一些指标来看,确实发生了可圈可点的变化。比如PMI中的出口、制造业等先行指标有所反弹,消费者、企业家信心有所恢复;价格指标上,PPI在9月份终于转正,这对工业复苏是很好的消息。

《21世纪》:三季度投资增速虽有所下行,但8、9月份投资增速加快。其中,民间投资增速回升,这跟8、9月份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是否有关,如何看待这个状况?

刘元春:稳增长的着力点在稳投资,在稳定国企、地方项目投资方面,加大了力度。同时,国家对于稳定民间投资出台了很多政策,政府性、国企的投入,对民间投资会有拉动作用。像民间投资中工业占比较高,工业领域利润有所改善,市场悲观情绪有所缓解。

民间投资增速虽有所回升,后续恐怕仍会在底部运行。民间投资增速回升跟房地产投资有一定关系,特别是9月份房地产投资出现明显反弹。

工业仍会在底部波动

《21世纪》:PPI指标今年降幅不断收窄,在9月份实现了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1%,PPI转正这是出现趋势性的改变吗?

刘元春:PPI回升背后原因很多,包括大宗商品价格反转,去年基数较低,存在技术效应;另外,去产能、去库存效果不错,钢铁、煤炭等产品价格在上扬,很多企业库存出现明显变化等;还有稳增长政策,大规模基建对拉动电力、钢铁、水泥等价格回升作用明显,价格出现恢复性调整。这些因素导致工业品价格出现反转,提升了工业盈利能力。

但这样的反转,不是简单线性变化,PPI价格回升未来不会一帆风顺往上走。因为大宗商品出现底部波动状态;产能过剩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钢铁、煤炭价格回升导致部分“僵尸企业”恢复生产;出口也在底部波动,还有起伏。

综合几个因素,PPI摆脱50多个月通缩状态,未来在0左右波动是比较正常的。PPI低水平运行是常态,工业要出现连续持续复苏还是不扎实,面临长期底部调整过程。

《21世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如何?有人认为,稳增长政策导致钢铁、煤炭等价格回升,去产能进展并不顺利,你怎么看?

刘元春:宏观经济趋稳状况下,一些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实质性的推动,取得了相应的成效。

煤炭、钢铁等价格回升,与去产能的目标是统一的。去产能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现在地方政府监管能力比较弱,一些砍掉的产能,很可能会死灰复燃。在价格上涨后,一些企业把闲置产能运用起来,提高开工率,导致去产能过程中,出现一些波动。

去产能过程中,产品价格、产能利用率等都在不断调整。除了市场因素本身,这里面还涉及到中央和地方间博弈,政府和企业间的博弈,过程是曲折的。

债务风险加速上扬

《21世纪》:8、9月份投资的反弹,是否会延续到四季度,四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是否有所缓解?

刘元春:固定投资具有延续性,总体来看,四季度投资出现明显回落的概率比较小。但房地产投资增速,是否会受一二线房地产调控升级影响,需要重点观察。

但经济新动能依然乏力,市场性需求不足,实体经济依然是靠政策性需求支撑,持续政策性需求的放量导致目前债务积累出现加速上扬的态势,系统性风险在不断积累。集中体现在,债务占GDP比重增长较快;流动性释放,带来一二线城市房价飙升太快;还有债券市场违约大幅上升。

这轮稳增长背后支撑力量包括信贷政策、房地产及其他相关政策等。信贷驱动投资迹象明显,且越演越烈。比如国企投资绩效不太高,但今年国企投资增速基本在20%以上;地方政府超预期的债务置换,大量支撑地方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这背后都是信贷在支撑。房地产销售火爆,跟前期政策性举措、信贷放松、地方刺激等有关。部分城市房价的飙升和销售火爆,是非正常的状态,随着部分城市调控政策的升级,后续稳增长基础不扎实。另外,今年汽车销售状况很好,跟减税政策密切相关,今年底相关政策到期,汽车销售状况会怎么样,也要重点考察。

《21世纪》:现在债务风险在上扬,具体表现在哪里?

刘元春:非金融企业存量债务占GDP比重达到170%左右,今年增速尤其快。货币投放增速较快,9月M2增长11.5%,匹配当前不到7%的GDP增速,信贷投放较快。除了银行信贷之外,公司债、企业债等融资工具,今年增长也很快。

国企信贷融资增长尤其快,国企债务余额占GDP大概是120%左右的水平。国企债务率过高,会加大还本付息压力,进一步弱化国企融资能力,如果国企盈利能力没有改善,高债务会影响企业经营和投资,企业运行动力会越来越弱,甚至发生资金链断裂、引发连锁反应等。

稳增长加大信贷投放,除了国企,还有投向地方政府。这两个渠道,资金最终都是走向收益率低、建设期比较长的项目,风险比较大。这种债务的持续增加,可能会带来加剧系统性风险的积累,需要高度关注。

政府层面已经注意到这些,而且已经出台一些政策,比如债转股试点、国务院出台降低杠杆率的意见等,都是着力在解决这些问题。

《21世纪》:在你看来,四季度调控重点在哪?

刘元春:预计四季度整体增长状况波动幅度不大,稳增长压力有所缓解,调控政策着力点应该放在“控风险”和“促改革”。

应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把风险控制上升到新的高度。比如,不能简单地对房地产采取全面打压的态势,不宜简单收紧货币,去杠杆有一个过程,需要出台去杠杠中期规划,方式不能太简单,举措不能短期化。

债务增长虽然快,但也不宜过快进行调整,因为资金具有连续性。信贷资金等投放要保持一定增速,但要加强监管,防止市场秩序混乱,带来流动性过度波动以及风险苗头。货币政策上要坚持适度定位,松紧适度;财政政策方面,要保持一定力度。

原文链接:http://money.163.com/16/1020/05/C3Q2F88R002580S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