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刘元春:当前中国经济问题必须强化世界视角
发文时间:2019-11-05

目前国内讨论集中的焦点在于:1.三季度经济是加速下滑还是稳中趋缓?2.经济回落是周期性因素还是趋势性因素导致的?3.目前中国经济趋缓的原因是国际因素多还是内部因素多,即是贸易战的因素多,还是攻坚战的因素多?这几个问题很重要,原因是目前对我们经济回落的性质、主要矛盾必须做出梳理,如果梳理不清楚,而是简单地在讨论我们短期的投资,短期的消费,短期进出口因素,会导致我们在应对举措上的误判。

目前,OECD、ECB、IMF、WB以及贸发会、亚行相继出版全年世界的宏观报告和明年的展望报告,达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共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较去年下滑0.6个百分点;对中国目前经济形势形成一个共识,今年中国经济的下滑幅度在0.4个百分点。这就表明,中国经济的下滑不仅仅是因为内部因素导致的,而是全球经济普遍面临的下行压力;国内制造业萧条,工业低迷,全球第二产业景气度普遍很低,全球PMI指数已经连续四个月处在荣枯线以下,美国制造业连续两个多月下滑,更重要的是德国制造业已经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也就是说德国已经全面宣告他的工业和制造业出现衰退。我国1-8月份,汽车销售、汽车生产下降4.3%,但全球汽车销售、汽车生产都在下降。因此,我们马上就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德国、日本的衰退,还有新兴经济体的衰退,难道和他们的改革、和他们的新旧动能转换、和他们的债务率一样相关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这一轮衰退已经出现全球同步性的回落,而全球同步性衰落呈现出一个重大的结构性分化趋势,即制造业很萧条,但服务业目前还很坚挺,尤其是中国。而制造业萧条带来的第一个现象是投资品萧条,第二个是汽车业萧条。投资品萧条对下游影响很厉害,它对产业的推动作用极大。

那全球制成品的投资为什么会下降很厉害?全球汽车商品下降为什么会很厉害?全球耐用品消费下降为什么很厉害?我提供几个团队研究的数据。IMF的研究认为,中美贸易摩擦达到极致将对全球GDP影响0.8个百分点。宽松的货币政策据测算对全球经济提升作用能达到0.5个百分点。中美贸易摩擦、全球贸易保护、地缘政治的影响会达到0.8个百分点(欧洲的团队研究的是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单算直接影响,中国简单的贸易下降和美国的贸易下降不是太大)。间接影响是,大家的悲观预期。当未来预期出现极度不确定,导致的第一个是投资品的下滑,投资品在全球贸易中集中表现在机电、汽车等行业,所以,全球共振现象有一些基础性的因素。我们在分析中国目前的宏观形势时一定要看到全球的这种趋势。因此,我们的政策定位,特别是在应对这一轮自2008年以来新一轮冲击时,政策国际化导向一定要很明确,不能简单地说因为我们现在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是我们增速下降的时期,是攻坚战导致的这些因素,实际它有全球性色彩。

我们政策发力的方向在哪儿?

第一是汇率政策变得至关重要,从去年7月5日到现在中美贸易战已经打了一年零三个月(15个月)了,贸易还是正增长5.6%,2014-2015年,我们的出口是负增长百分之十几,那时候还没有中美贸易战,负增长很厉害,现在中美贸易战没有负增长,主要是汇率对冲效果还是很好,这也是最近中美贸易谈判把汇率政策放在很重要的位置的原因。

第二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欧美即使在零利率下限这样的约束下,还在进行宽松(政策),美国进行降息,美联储进行扩表,欧洲中央银行宣布量宽重返。这不仅仅使他的投资成本、融资成本下降,促使银行进行贷款。更重要的因素是,要为他的财政政策提供空间。当政府用很低的融资成本进行大规模赤字,这时候他的财政政策空间才会出来。最近我们强调更加积极,更加有为的财政政策,实际我们的财政政策还是受很多(方面)的约束,很重要的是地方债务还本付息的压力,如果把融资成本的利率压低,这对松绑地方财政空间有重大意义。减税降费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企业融资成本和投资成本还可以再降低,最有效的办法是减息。减息不仅仅从货币渠道产生效应,更重要的是它要给我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新的空间、新的路径;同时,实现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

在全球形成同步萧条,同步货币宽松,我们应当要有一个态度,我们的货币政策应该从稳健向适度宽松明确转变,而不是羞羞答答地转变,因为这对我们预期的调整,对于我们把一些调整成本让其他国家分担而言,是个很重要的抓手。所以,我们要增加世界眼光来理解中国目前的下滑。在这样的眼光下,我们一些政策取向要瞄准目前的一些主要矛盾,而这些主要矛盾并不单一。

文章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