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刘元春:汇率及金融市场的动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滞後性
发文时间:2010-06-23

欧债危机启示中国警惕赤字率及隐债问题

* 欧债危机尚未波及中国,但引发国内学者对赤字率和隐债关注

* 中国赤字率及公共债务馀额占GDP比重均未突破警戒

* 粗略估算中国公共部门债务馀额相当于年度GDP的50%,值得警醒

* 财政政策规则建设应完善,适时随经济增长高低调整


作者 沈燕


路透北京6月23日电-尽管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尚未真正波及中国,且中国目前的赤字率及公共债务馀额占GDP比重均未突破公认的警戒线,但若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一并统计,粗略估算的中国公共部门债务馀额相当于年度GDP的50%,值得中国警醒.

周三在北京举行的一个论坛上,参会的经济学家们在探究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时,虽然普遍认为对中国经济尚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但提议应完善财政政策的规模建设,尤其在总体政策框架不变的前提下,主权债和公共部门债务形成的风险如何控制值得探讨.


"我们实际的公共部门债务馀额占GDP比重的指标,名义指标相当低,不到20%,但是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实际上和公共部门债务等价的或者差不多的债务还有比较大的数量."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称.

他认为,如果按照粗线条的说法,中国公共部门债务馀额算全了相当于年度GDP的50%左右.

根据国际公认标准,3%以内的赤字率和公共债务馀额占GDP比重不超过60%为警戒线.但是次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已显示警戒线失灵.

中国今年赤字规模为1.05万亿元;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日前称,今年财政赤字将相当于GDP的2.8%.但中国地方政府的隐性负债约达7.38万亿元人民币.

据国家审计署2009年度审计报告显示,地方政府性债务总体规模较大,审计调查的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截至去年底,政府性债务馀额合计2.79万亿元.


**财政政策规则建设应完善**

贾康分析指出,主权债更多讲对外的外部负债.但是在欧盟的控制线里面,并还没有看到清晰的在公共部门债务里分出来,是把内债和外债合在一起作为公债划了一个馀额不超出60%警戒线.

他指出,此次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是公共部门债务里对外的债务先出了麻烦,同时伴随着当然有内部的负债,而在一个比较开放的市场化比较高的经济运行空间,内债和外债肯定是有密切的互动关系,这也给了中国一个启示.

他称,尽管中国的赤字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体现出政策的稳妥,但因中国有一大部分地方政府的隐性负债,如何因势利导有堵有疏的去化解风险,以及公共部门债务主权债的风险性到底在哪儿值得探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也认为,欧债危机对中国最大的启示是应该关注财政政策的规则建设.

"中国现在有一个问题,从1998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经济高涨、经济低迷一直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他称,"我们应该建立一种财政政策的规则,避免我们国家在经济高涨的时候还去搞积极财政,并要考虑如何完善."


**欧债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有限**

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大多数专家认为影响有限,只波及贸易领域,且不会导致世界经济的"二次探底".

"这次主权债务危机对经济未来的影响,对希腊还有其他一些国家经济复苏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总体上对世界经济复苏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造成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张永军称.

中国社科院欧洲所副所长江时学认为,危机导致欧洲经济复苏乏力,继而影响到中国对欧洲的出口,也使得人民币"被升值",初步测算欧元危机以来人民币兑欧元的升值幅度约16.5%,均对中国出口欧元区产生不利影响.

今年前五个月,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长34.4%,受欧债危机的影响尚未显现,但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曾表示,未来几个月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外贸出口的负面效应可能逐步显现,因订单合同从签订、发货到出口结汇,至少需要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不过,也有专家提到,由于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包括未来的演变趋势及债务问题对其他国家的冲击和影响,因此中国仍应保持一定的警醒.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虽然欧元区债务危机首先影响到中国的外贸,但因汇率及金融市场的动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滞後性,滞後期约6个月到一年,且债务危机带来的未来债务调整可能引发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在欧债危机阴霾下,中国5月外贸形势却远胜于预期,出口同比增速高达48.5%,主因去年同期的低基数及外贸扶持政策的滞後反应.但继中国上周六宣布重启人民币汇率改革,加上本周二宣布取消钢铁等出口产品的出口退税,亦让业界担心部分外贸企业两头受挤压的苦日子刚开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