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聂辉华:中国的七大区域政策对各省影响:山东最“倒霉”
发文时间:2016-05-23
 

    【导读】1994年以来,各省经济版图出现了固化态势,穷的省份依旧穷,富的省份依旧富,贫富差距并未减少,甚至出现了扩大的趋势。在中部地区,江西和安徽一直垫底,可谓“难兄难弟”。在影响各省经济发展的因素中,如果一个地方投资越多,国有企业比重越低,高速公路越多,越是清廉,就越是有利于经济发展。

  【背景】59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与封面智库在北京联合召开“长江经济带”各省份经济版图变迁专家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聂辉华发表了主旨演讲。以下为发言内容整理。

  作者:聂辉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一、七大区域政策成“撒胡椒面”

  首先,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中国的七大区域经济政策。从2000年开始,中国至少有七大区域经济政策,包括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计划、中部崛起——这三个都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同时发了文件,规格是最高的,也有国家级协调机构;然后是“东部率先跨越”,这没有国家级协调机构,也没有明确的文件;接下来是属于十八大以后的规划,主要是三个,“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这三个区域规划都有国家级协调机构,都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去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概括为“四大板块”;“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明确为“三大支撑”。

  这些年几乎每个区域都有政策,而且政策之间并不是这个省份享受这个政策,那个省份享受那个政策,而是好多省份享受多个政策。这些优惠政策会不会有相互抵消的作用?会不会好得更好,差得更差?本来的动机是重点支持某一方面,让它快速发展,现在如果所有地方都雨露均沾,会不会成为“撒胡椒面政策”呢?

  似乎这个猜测是对的。我下面总结了一个表格,横轴是各大政策,纵轴是31个省份,不包括其它地区。大家看优惠政策的重合度非常集中,最多的是3个,大部分是2个,没有省有4个,也没有省只有1个,显然已经变成“撒胡椒面”的平均主义政策了。

 

  表1 七大区域政策总结

  下面我们看一下哪些省份得到的好处最多。我们假设进入国家级区域政策的次数越多,得到的好处越多,大家就会发现很有意思的现象——得到最多的,分别是上海、浙江、重庆、云南——除了云南是穷地方之外,前面两个是中国最富的地方,也就是说,中国最富的地方,得到的优惠政策最多,但是最穷的地方,像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只有两个政策。

  另外,因为“东部率先发展”只是一个提法,没有看到国家级协调机构,也没有看到中央文件,如果去掉这个的话,最“倒霉”的就是山东——跟所有的地区优惠政策都没有关系。

  这个结果让人很吃惊:过去的倾斜式的发展计划,已经变成了新的平均主义。

  二、各省经济版图出现固化,贫富差距一直很大

  那么这些区域政策有没有实现让某些地方率先发展,然后带动区域平衡发展的目的因为每个区域政策时间很短,你要把它分开来考虑是很难做到的,大部分省份都有12个优惠政策,没有办法逐步分开。为了找到这样一个可评估的对象,我想了一个简单办法:只按照某个特定的地理位置,对某个区域的省份和版图进行比较。对特定区域的要求:一是版图内必须有富省也有穷省;二是还有政策重叠,有的享受一个政策,有的享受两个或多个;三是在这个区域中的省份地理位置相近,起点类似。

  我就选了华东六省一市,为什么选华东六省一市?国家统计局的省份序号从914,从上往下是上海、浙江、江苏、江西、安徽、福建、山东,它们在地理位置上是相连的。在这个区域内,有几个省份得到西部的优惠,有几个省份得到了“长江经济带”优惠,有几个省份得到了东部率先发展的优惠,正好满足我们的条件。

 

 图一:华东六省一市GDP对比

  大家看图1可知,2000年之前,这些地方的GDP总量没有多大的发展差距,但是2000年之后差距越来越大——也就是区域经济政策开始实施之后,结果这些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从GDP规模上,大家很明显可以发现一个趋势:地区之间的差异不断放大。

  人均GDP更有意思。它的趋势跟GDP总量的趋势是一样的,呈明显的发散趋势。本来这些地方一开始差别不大,但到后面差别越来越大,构成了四个等级:上海遥遥领先,成为第一俱乐部,10万人民币比1万美金还多,如果单独列出来的话,是一个“发达国家”;第二和第三是江苏和浙江,相差不大;第四和第五是山东和福建;最后两名是安徽和江西。这么多年过去,穷的还是一样穷,富的还是一样富,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图二:华东六省一市人均GDP

  我做另外一个说明,为了更直观地看清楚大家的变化,前面分成四等,我把所有省份的人均GDP都分别除以江西的——想看它们相对江西而言有多快的发展速度。

 

  图三:上海、江苏、山东、安徽与江西人均GDP对比

  大家可以看到,上海的发展速度倍数是在减少的,因为上海的盘子比较大;江苏比江西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么高;山东比江西也是那么高,安徽和江西这么多年一直都差不多。所以对比前面的优惠政策我们会发现,那些政策在这里几乎没有起到太大作用,如果有作用的话,它应该是把安徽和江西往上拉,应该导致所有的三条线都往下走才对,但是这两条线高度不变,说明什么?好的地方相对差的地方,一点都没有变化,好的还是那样好,差的还是那样差。

 

  图四:长江经济带各省GDP总量

 

  图五:长江经济带各省人均GDP

  再看“长江经济带”各省份GDP总量的比较,也是一个分散的趋势;人均GDP,还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发散的趋势。

  基本上我们可以做出判断:过去的这些优惠政策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当然,如果没有这些优惠政策,有可能差距更大,这是也有可能的。反过来说,上海和浙江享受了二到三项优惠政策的,如果没有这些优惠政策,说不定差距会更小,而不是更大。

  三、哪些是省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大家都知道影响经济的因素很多,为了找到更严谨的因果关系,经济学的方法一般是做一个回归方程。我们这里做一个简单的回归(图6),拿华东六省一市为例,因变量为人均GDP,自变量分别是固定资产投资、第二产业比重、国企比重、政府行政费用占财政支出比重(一般越高的话,说明政府效率越低)、进出口、高速公路里程(相当于基础设施)、廉洁程度。廉洁程度的测量我是用经济学常用的度量方法,利用检察机关每年立案的件数,除以全部的公务员人数。数据包括1994年到2014年,一百多个观测值。

  图六:计量回归分析

  我做了一个归纳,结果大家可以发现: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作用是正的,是显著的,也就是说投资能够拉动人均GDP;第二产业比重越高,越不利于经济发展,这个不太显著;国有企业比重越高,经济发展越受拖累,这个比较显著;行政管理费用,也是负的,也就是说行政管理费用越高越不利于经济发展,但这个不显著;高速公路是显著为正的;廉洁程度是显著为负的。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如果一个地方投资越多,国有企业比重越低,高速公路越多,越是清廉,是越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这个规律是比较符合我们的直觉的。

  最后,简单概括一下我们的发现:我们以“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六省一市为例,我们发现经济差距在各省份之间整体有扩大的趋势,只是近几年才开始缩小,换句话说,富的地方还是那样富,穷的地方还是那样穷,所以总体上没有实现均衡发展。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高速公路里程数、发展民营经济、降低腐败程度有利于经济增长。

  由此得出几点建议:

  第一,如果国家继续实行优惠性的政策,一是要有重点;二是要有步骤,不能今年出来一个,明年又出来一个,这两个相互抵消;三是要有战略地推行,不是谁想要就给政策。

  第二,区域发展要有明确的目标。“减少地区贫富差距”一直没有明确地被官方肯定。

  第三,好的区域政策要提供好的发展环境,不只是给优惠,比如说保持民营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保持廉洁的营商环境,还有加大对外开放和发展国际贸易,这些都有利于地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