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网】王孝松:十四五时期如何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发文时间:2021-02-20

“十四五”发展需要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加深化的对外开放格局

“十四五”时期,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将变得更加复杂,未来五年将成为我国打破发达国家科技枷锁、实现对外开放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加深化的对外开放格局才能促进中国有效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十四五”规划将高水平对外开放置于重要地位,明确了以开放求共赢是中国坚持的基本方向。

“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关于对外开放最核心的内容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及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早在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强调,要“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一方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有效提高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而高质量的发展则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当前经济总量已经接近全球20%,中国14亿人口消费转型升级蕴藏巨大的潜力,如果这一潜力被释放,将同时推动国际大循环运行,可以吸引其他国家商品和要素进入国内市场,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参与国际市场。在当前全球疫情影响仍在持续、逆全球化趋势仍在蔓延、世界经济陷入萧条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国内市场的规模优势,发挥内需潜力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资源,改变以往的“两头在外”格局,将原有的劳动力优势向市场优势转型,完成中国对外贸易转型发展,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在此过程中,中国对外开放将会继续扩大深化,不断向制度型开放转型,不断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升产业链水平,并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到二〇三五年,中国将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也提出,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具体而言,未来中国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中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形成,需要推进制度型开放,不断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还要发挥各级政府为企业和市场服务的作用,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与此同时,中国也可以立足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发展优势,积极参与塑造和引领国际规则,提升中国优势领域的国际规则话语权。

“十四五”时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各界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努力探索

第一,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战略格局。一方面,以自贸港和自贸区建设为抓手,主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重构新趋势,充分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和制度安排,从而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内陆沿边地区口岸和基础设施建设,开辟跨境多式联运交通走廊,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形成各有侧重的对外开放基地,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力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开放格局。

第二,加快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一方面,传统行业要巩固已经在全球价值链中确立的优势地位,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巩固出口市场份额,并进一步开拓市场。另一方面,新兴行业要加强研发投入、创新发展模式、加强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壮大发展。

第三,在投资领域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协同发展。一方面,通过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准入限制,积极有效引进境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另一方面,支持国内有实力的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动我国的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从而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培育出一批实力强大的跨国企业,力争以海外直接投资促进“中国制造”享誉全球。

第四,重视研发、推动创新。解决外贸领域核心中间产品受制于人的问题,不仅涉及对外开放领域本身,还涉及全社会的自主研发能力。提升研发能力的主要目标是增强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防范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当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核心技术,因此中国各界未来要重视基础科学、加大研发投入,争取产出原创性领先技术。

第五,为贸易伙伴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我国需要秉承“百花齐放”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为其他国家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机会,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中国担当”。

(文章来源于人民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