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宏观政策宽松难掩人口困境 中国经济下一步在哪?刘世锦这样说
发文时间:2019-03-23

近年来,从官方公布的中国GDP增长速度来看,中国目前的经济处于减速阶段,而国内外围绕关于中国经济为何减速,中国经济目前究竟处于什么样的阶段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并提出了外部冲击论、经济周期性波动论等观点。

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看来,目前中国处于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换阶段,这个过程可称为“中高速”,而这背后则是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下降,包括已有可利用技术的减少,包括房地产在内的重要需求历史峰值的出现以及人口变化。

“从官方公布数据来看,劳动年龄人口从2012年就开始减少,就业人数也从2018年开始减少,中国正在面临人口和劳动力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刘世锦在3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新)成立大会暨中国经济学70年演进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说,“目前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讨论很多,大家也都在讨论是否更加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会更有利于经济增长。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从经济学上来说,宏观政策不可能改变技术、人口等经济潜在增长率。”

对于中国经济下一步可能的增长来源,刘世锦则提出了改进低效率部门、提升低收入阶层收入和人力资本、促进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持续开展前沿性创新和绿色发展等方面。

“这些方法其实也都是老生常谈,但这些动作却都面临很多问题,如行政垄断等老体制以及相关利益难以打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城乡之间要素难以自由流动等。”刘世锦表示。

不过,刘世锦认为,中国作为一个超大型国家,这种发展不平衡有时候也是一种优点,可以延伸一些产品的市场销售周期,缓冲了“排浪式”消费,也可以为转型成功与不太成功、失败的地区之间提供对冲,而这在以往发展起来的如新加坡等较小规模经济体是不太可能的。

而对于中国对外开放和中美贸易摩擦等问题,刘世锦则认为目前中国持续推进对外开放、引入外资等,是要营造更高标准的市场经济投资环境,在中国经济转型,以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主角的时候,不仅是资金,资金背后的技术、管理、供应链、营销渠道和品牌等,都愈加重要。

“目前的中美贸易摩擦其实是对此前经济全球化成果的压力测试,而这场压力测试给出的结论很可能是中美经贸关系不但不能脱钩,反而需要更加紧密的挂钩,可能还会有自贸区、零壁垒、零补贴、零关税等。”刘世锦说,“对于目前的中美经济来讲,如果中美经济要脱钩,已经不是意识形态或者政治意愿的问题了,更多是一个利益问题。”

原文链接: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190323/herald/5d6b05ee90cc7c6d03c5bb2fb789fdb6.html?from=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