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经济研究所】卢荻:中国“走出去”对世界发展的系统影响
发文时间:2019-04-01

3月29日下午,南开经济研究所于经济学院八楼会议室举行了双周学术研讨会。本次讨论会是南开百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主题为“中国‘走出去’对世界发展的系统影响”,主讲人为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卢荻老师。经济学院教师及学生20余人参加了讨论会。
 

21世纪初以来,中国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力大幅增加,中国“走出去”已给世界带来了系统性的影响。卢荻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走出去”的基本情况,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生产性经济体,也是最大的贸易经济体。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外贸一直持续顺差,但中国的国际贸易条件却持续恶化,这主要是与中国大规模出口廉价制成品、进口高价初级产品有关。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也经历了迅猛增长,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下,中国对外投资开始大幅度的攀升。中国的对外投资有几大特征:首先投资主要是投向发展中国家。其次,由于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强,国企常作为对外发展战略的承担者。最后,投资主要是围绕贸易展开的,即流向国际贸易服务的相关行业。
 

接下来,卢荻教授对当前相关文献中存在的两种批判性论断:“中国恶化发展中世界的去工业化趋势”论和“中国压低发展中世界工人阶级的劳动条件”论进行了分析。卢荻老师指出这种“挤压”论只是相对意义的,与中国的外贸扩张没有因果关系。造成发展中国家去工业化的关键原因在于生产性投资的不足,因为欠缺促进工业化的投资才导致生产结构趋于初级化。最后,卢荻老师阐释了当前世界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格局,金融化以及金融霸权挤压了生产性投资,并恶化了不平等的收入分配。中国作为生产、贸易大国,在货币上只是一个小国,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仍不占据重要地位,从而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需要付出巨额成本。因此,为摆脱困境,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使金融活动服务于生产性活动。
 

在研讨会中,主讲人与经研所多位教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贺京同教授和刘刚教授分别就中国“走出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否对称以及中国“走出去”对美国科技业的影响与卢荻老师进行了探讨。在讨论中,丁继红副教授指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实都因中国“走出去”而获得利益,而所谓“挤压”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在于各国内部的利益分配问题;张玮老师则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出发,联系历史,谈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风险,引发参会老师们的思考。


最后,会议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原文链接:http://nkie.nankai.edu.cn/News/201904/20190401093942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