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李义平:治国理政新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
发文时间:2017-10-10

提 要

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经济体制的选择,五大发展理念,以及“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构成了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四梁八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包含着系统的政治经济学思想,治国理政的政治经济学基础包括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发展理念、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基本政策主张。

A

高度重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传统,首先是给定基本经济制度,在这个大框架下研究其特有的要素配置、经济运行、成果分配。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基本逻辑,高度重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本着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宗旨,赋予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更有针对性、更为丰富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他指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他强调,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更多机会,要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习近平总书记这些极有针对性的论述从政治经济学层面阐明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一个基础,是不能动摇的。回顾30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源正是在于基本经济制度的确定。

B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有了里程碑式的发展

从逻辑上讲,在确定了基本经济制度后,紧接着必须回答的是经济体制的选择,因为体制问题直接关乎经济效益,关乎能不能发展以及发展的质量。因此,经济体制的选择和变革向来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重点。

我们对经济体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经历了体制绩效的比较以后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然而,政治经济学同时告诉我们,社会形态的不同,基于各国历史、文化及传统的生产方式的不同,即使选择了市场经济,也会由于路径依赖而深深地打上社会形态烙印和历史烙印。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

我们认识到,只要是市场经济,市场就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我们同时也认识到,我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这是一个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的非常科学的、创造性的认识。

C

新发展理念确定了发展观、发展模式、发展的评价标准和发展路径

确定经济体制是为了发展,发展必须有科学的发展理念。发展理念决定发展观、发展的评价标准和路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深刻总结了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深化了我们对发展的认识,是未来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纲领性思想。

第一,关于创新发展。创新是市场经济的常态,通常是个别企业先通过创新打破已有的技术经济的均衡,上升到更新、更高层次的均衡,获得超额回报,其他的商品生产者紧跟其后,利润率随之被平均,社会的技术、生产、经济上升到一个新层面。如此不断有率先创新者打破新的均衡,上升到更新、更高层次的均衡,带动经济发展。

如果说在发展的最初阶段,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可以模仿,那么当我们成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不创新就难以发展的时候,创新就成了当务之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形势下发展了创新理论,更有针对性。他指出,“创新发展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他强调,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国际经济竞争,甚至是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能力的竞争。

经济发展的历史也告诉我们:一个追赶型国家在起始阶段可以模仿,一旦跃居发展的前列,模仿的空间就急剧缩小,不创新就没有新的增长点。中国经济已经起飞,必须转换经济发展动能,以创新为支点。如果继续陶醉于后发优势,久而久之,曾经的后发优势就会演化为劣势。创新是相关制度安排激励的创新。我们应当在制度安排上下功夫。

第二,关于协调发展。马克思用不同的表述论证了协调问题,例如价值规律所讲的价格背离价值的调节作用、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中两大部类的平衡关系等。协调是一个从不平衡到近似平衡的过程。每一次的近似平衡都会使经济发展的结构、质量、规模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快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的不平衡,过度的不平衡会使前进的列车剧烈摇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协调发展,特别具有针对性。他指出,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新形势下,协调发展具有一些新的特点。比如,协调发展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的,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指标和尺度。协调是发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着力于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又要考虑和厚植原有优势,两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实现高水平发展;协调是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协调发展就是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加发展后劲。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就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

第三,关于绿色发展。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警告,“我们不要过于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确实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针对现有的发展状况,同时基于人民的福祉和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害人类自身。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他说,“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改善生产力”。据此,如欲可持续发展,必须绿色发展。

第四,关于开放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是无疆界的市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践告诉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的管理经验。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就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公共产品的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中国已有的经济发展,完全得益于改革开放。当代中国依然站在全球化的前列,但应当是更高层次的开放。

第五,关于共享发展。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按照人的个体的发展程度,把人的发展分作人对人的依赖,人对物的依赖,人的自由、全面、充分地发展等三个阶段。马克思追求的是第三个阶段。共享发展理念与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念血脉相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发展关注的是解决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的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坚持效率和公平并重,健全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使人民群众公平享受经济发展成果,增强获得感。我们一定要坚持共享,没有共享,就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同样不可持续。

D

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

区分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是政治经济学分析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引导经济发展的正确的政策。马克思从大的方面区分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也分析了经济发展周期中的各阶段的特征。我党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我国经济欲要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对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做出战略性的准确判断。习近平总书记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新常态”的论断高屋建瓴、高瞻远瞩。这一论断告诉我们:1、我国经济要更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阶段,即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中、高速,产业链上升到中、高端。2、“新常态”必须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已经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3、曾经的快速发展的内、外条件已经逝去,进一步的发展必须靠体制本身的内在力量。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激发微观层面的活力,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世界经济本质上是供给侧推动的。要建立有利于供给侧的制度安排。

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经济体制的选择,五大发展理念,以及“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构成了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四梁八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政治经济学基础。

治国理政的政治经济学基础给我们诸多启示:从解决我国实际经济问题的需要出发发展政治经济学,完善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体系。经济学是致用之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治国理政的政治经济学基础,以及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不是空谈,是在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中不断发展的。建设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既要解决好道路和体制层面的问题,同时要解决好经济运行的具体问题。经济学是临床的。发展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既要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还应当有学派之间的竞争。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实际,要遵循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分析经济形势,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的原则,不断地归纳、总结、抽象,形成我们自己的概念、范畴、逻辑和理论体系,以使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系统化、科学化。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借鉴人类已有的一切优秀成果。

原文链接:http://sztqb.sznews.com/PC/content/201710/10/c193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