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突飞猛进,拍卖市场的交易额从几十亿跨越到上千亿规模,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比肩美国和英国,稳居全球艺术品市场三大市场之一,是世界艺术品市场增长最快的新兴力量。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特点
与欧美艺术品市场相比较,中国艺术品市场有四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全民关注
目前,中国社会处于对财富的追逐时期,不少人都梦想一夜暴富。不仅富人争相购买拍卖行的高端艺术品,而且普通老百姓对艺术品的热情也空前高涨。每一次艺术品拍卖的天价成交都会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大量报道,微信圈被刷屏,拍卖市场不断刷新的艺术品价格,赚足了人们眼球,甚至变成了大众娱乐的一种载体和手段。《鉴宝》、《天下收藏》等电视节目将大量观众带进艺术品世界。这在普及艺术品知识的同时,也激发起人们对艺术品财富的欲望。艺术品电子商务浪潮进一步启动和刺激了艺术品消费。互联网的公开化、扁平化和平民化,给予对艺术品感兴趣的人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平台。
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上,人们对于艺术品价格和交易给予了很高的热情和关注。据媒体估计,中国的艺术品收藏人群以千万计,和股民数量不相上下。
第二、艺术品成为保值增值的资产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财富的增加是中国艺术品繁荣的基本面,次贷危机后的货币超发刺激了中国艺术品市场价格和规模的大幅攀升。最近几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买家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大量的企业家资金入场。在可投资资产有限和通货膨胀预期的情况下,艺术品精品高收益的示范效应吸引了资金的大量涌入,相当数量的参与者将艺术品当成投资工具,将财务收益作为主要目标,艺术品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投机资金。以追逐财务回报的短期资金的大量涌入,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艺术品的文化功能、人文功能、感情功能和社交功能这些艺术品的本体内涵。
中国市场表现出与欧美市场明显的差异,艺术品和房地产一样成为保值增值的资产已经是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
第三、艺术品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涌现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加速了艺术品与金融的对接。艺术品市场的旺盛与金融监管的全面放松管制相遇,艺术品质押贷款、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信托、艺术品资产组合、艺术品份额化交易、艺术品指数和艺术品回购等艺术品金融产品的创新和探索不断。
金融产品具有流动性、盈利性和风险性三个特征。艺术品是非标准化的,流动性较差,这是艺术品金融化的软肋。在2009-2011年这个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年份,国内近几十家艺术品基金公司累计发行成立了上百支艺术品基金。这些产品大多期限较短,大约为2-3年,与艺术品的成长周期不相匹配,其盈利情况大多是依赖大势的状况,靠天吃饭。由于欧美国家更多地将艺术品当成收藏品,更注重其精神价值的享受,持有艺术品的时间较长,所以艺术品金融的产品和频次都远不如中国市场活跃。
相较而言,艺术品市场热情远远高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对艺术品市场更多的观望和谨慎。鉴定、估值和流动性等关键问题没有进展,艺术品与金融的结合就很难取得实质突破。
第四、艺术品市场乱象丛生
艺术品市场诚信缺失,有操守和良知的专家无人问津,而给钱就给证书的“专家”却生意兴隆。有些企业拿着艺术品估值鉴定到银行抵押,骗取高额的贷款。艺术品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缺乏有公信力的鉴定机构。由于高端艺术品的独一无二性,价格较高,再加上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力,在巨大利润的驱使下,造假和仿冒早已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造假成本很低。中国艺术品市场“假拍”和“拍假”、赝品等现象屡见不鲜,极大地影响了艺术品市场的社会声誉,严重地打击了高净值人群进入市场的信心。
中国的艺术品金融产品
最近10年,中国的艺术品金融的创新较多,这里主要评介以下两种:
1、艺术品质押贷款
在很长时间里,艺术品贷款的主体主要是商业银行。在欧美国家,银行针对高净值客户(例如私人银行和家族办公室客户)提供艺术品抵质押贷款较为常见,一般来说,融资额度可以达到艺术品价值的50%左右。
艺术品抵押曾经是典当行的主要业务门类,但是由于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环境较为混乱,艺术品品类繁多,真伪难辨,所以典当行的抵押融资业务没有成规模地展开。在商业银行中也有不少曾经尝试艺术品抵押融资业务的,大体的做法是在有担保机构担保的情况下,为艺术收藏机构提供中短期艺术品抵押融资服务,因此在严格意义上,银行并未全面承认艺术品的抵押物性质和本身价值。
最近10年来,伴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不少商业银行开始涉足艺术品质押贷款市场。例如,潍坊银行通过鉴定评估、专业托管和预收购人等三个关键机制解决鉴定、评估、托管、变现问题,还建立了审查委员会联审制度、担保机制和质物置换机制、交叉检验机制、黑名单机制,以多重手段构筑防火墙来控制风险。潍坊银行的艺术品质押贷款属于小微贷款,主要贷款对象为画廊等经营主体,其产品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艺术品基金
艺术品基金的鼻祖在法国。在欧美国家,艺术品基金已经有超过100多年的历史。艺术品基金基本上都是遵循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商业模式。由于每支的运作思路不同,艺术品基金在管理结构、总体规模、投资周期、投资目标、投资策略、资产配置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艺术品基金大多是典型的封闭式私募股权结构,具有固定期限、固定人数、投资撤回限制等特点,基金管理人将多件有潜质的艺术品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资产包,以不公开宣传的方式,面向小范围、高净值的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
一般来说,艺术品基金采用主动推广式的运作模式。通过直接签约在世、年轻有潜质的艺术家作品,可以避免艺术品投资的真假问题,同时通过代理或包揽艺术家的作品,对艺术家进行推广,挖掘其商业价值和潜力。艺术品基金运作的主要方式是:(1)与艺术类、财经类等媒体建立合作关系,持续发表介绍签约艺术家的艺术投资、市场分析、学术推广等文章。(2)与学术研究机构合作,组织的专题研讨会和展览,将艺术家的作品有效地呈现给业内人士和藏家市场,搭建专业交流平台。(3)与各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机构合作组织艺术品鉴活动,挖掘和拓展客户资源。在艺术家成名后,艺术品基金主要通过拍卖行退出,然后返回给投资人投资收益。
大多数艺术品私募基金公司成立时间较短,没有过往业绩来吸引投资人,艺术品基金一般都会采取一些增信和风险控制等措施。对于有限合伙型基金来说,一般来说,其管理人会先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共担风险。投资型的主要增信措施大多会采用结构化分层安排,即将信托分为优先级和劣后级。利润分配的设计一般是“基础收益+浮动收益”的模式。
艺术品是流动性较差的非标准化产品,资产投资组合中有效的模式是将艺术品资产与流动性较好的股票、债券资产放在一起配置。应该延长艺术品基金的期限以匹配艺术品较长的涨幅周期规律。
以消费需求为端口促进艺术品金融市场发展
处于中等收入状态的中国,人们在满足了吃穿等基本需求后,多余的钱会流向精神文化和财富管理两大需求。这种状况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表现的尤为明显,而这个市场所能提供的服务远远不够。
从大的方面来看,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上,无论是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大多都供过于求。最近几年,不少商业银行对信贷流向进行调整,由传统的重资产制造业转向有良好盈利模式的高科技、健康、信息和文化传媒等轻资产的新兴行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国内外经济增速和需求明显下降的情况下,传统制造业很多都产能过剩,盈利状况欠佳,还款能力下降。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单靠货币和财政总量扩张来应对是不够的,中国更需要结构改革和优化,需要精耕细作,满足高质量和差异化的需求。
消费金融在欧美非常普及和发达,对于促进消费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中国的金融机构以支持供给为主,贷款主要给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在目前中国商品和劳务大多都产能过剩、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消费金融可以为有消费意愿的人群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和刺激人们超前消费,以消费需求引导生产的供给,靶向性和针对性更强,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从投资拉动型向消费主导型的转变。
艺术品消费的金融支持可以以艺术品电商作为切入点。艺术品电商平台根据以往客户交易和支付习惯等因素数据评分,结合风险控制模型,给予客户几千至几万元不等的个人消费信用贷款额度。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购买艺术品时,可以选择分期或赊购等方式,使金融与艺术品消费巧妙对接。
中国的消费金融市场除住房、汽车和信用卡外,基本上是一片没有被开垦的蓝海市场。艺术品金融消费市场应该瞄准在城市生活的80后、90后年轻人,这个群体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对生活品味的追求超过中老年人,对文化艺术品有着较大的需求,消费观念超前、时尚,他们能够接受“先购物后付款”。
在艺术品消费市场上,艺术品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一方面,很多的画廊、艺术品商店和电商有大量的商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又有很多人有钱而苦于找不到自己心仪的、创意设计感强的艺术品。个性化、定制化的艺术消费是一个很好的方向。艺术品供给方需要满足和挖掘符合人性的、潜在的精神需求,迎接巨大的、扑面而来的市场机会。
原文链接:http://www.ce.cn/culture/gd/201511/16/t20151116_701793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