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网】范志勇:去年中国入境游客1.29亿出境仅9819万 但出境消费多得多
发文时间:2014-10-19

  “在2013年的时候,我们发现中国的入境游客达到1.29亿人次,然后在中国的旅游支出在517亿美元,同年中国居民出境人次是9819万,这个数字是包含了因公出境的人数。虽然中国的出境人数比入境人数少得多,但是中国出境消费的金额要比入境的收入多得多,中国出境旅游消费的金额,2013年是1286亿美元。虽然中国的出境人数比入境人数少得多,但是中国出境消费的金额要比入境的收入多得多。”中国人民大学范志勇副教授在9月18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与Visa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跨境消费年度指数报告(2014)》研讨会上表示。

 

  以下为演讲全文:

 

范志勇: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请允许我代表课题组简要的向各位介绍一下,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我们这个报告得出了非常丰富的结论,由于时间有限,下面的报告只是就整个研究当中的一些重要的发现,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我们知道跨境消费,现在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的热点现象,同时也是居民日常生活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给大家直观的展示一个跨境消费目前发展的状况,我们在这里罗列了三组数字,第一组数字是涉及到入境旅游的状况。在2013年的时候,我们发现中国的入境游客达到1.29亿人次,然后在中国的旅游支出在517亿美元,同年中国居民出境人次是9819万,这个数字是包含了因公出境的人数。

 

  虽然中国的出境人数比入境人数少得多,但是中国出境消费的金额要比入境的收入多得多,中国出境旅游消费的金额,2013年是1286亿美元,两者相减,因为旅游造成的中国的2013年形成的贸易逆差,大概在700美元左右。第三个数字涉及到跨境的互联网交易,据统计,2013年的跨境互联网交易达到了三万亿的水平,这三组数字可以直观的向我们展示出目前跨境消费发展的现状。

 

  我们整个的报告,实际上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个方面是我们深入的分析了一下跨境消费的特征,并且与传统的贸易模式进行了对照。这个表格简单的展示了一下,跨境消费和传统的消费模式之间的差别。比如说我们看到上一个,这个表的上半部分,展示的是传统的贸易模式下,一国居民要实现这种跨国的消费,必须要通过贸易上,必须要通过专门的金融机构,以银行卡作为主要的支付方式,在这个交易模式当中,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商品流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

 

  而在新兴的跨境消费模式中,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商品流,可以实现分离。大大的促进了跨境消费的发展,因为这个跨境消费和传统的贸易模式相比,具有极高的便利性。具体来说,跨境消费我们可以从两个层次来对它进行分析。跨境消费的第一个层次是线下的跨境消费,它的主要的组成模式就是这种跨境的旅游,相比传统的消费模式来讲,这种跨境的现象消费,实际上它革命的程度还是相对比较低一点。跨境消费更高一个层次指的是线上的跨境消费,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这种,通过互联网技术和专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工具,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国外的产品,这是跨境消费的两个层次。

 

  具体来说,如果我们要考察一下跨境消费和传统贸易的区别的话,我们简单罗列了几个方面。比如说在传统的贸易模式当中,整个的贸易模式是由企业来主导的,企业追求这种生产的规模化效益,消费者在这个过程当中,只能被动的接受进口商进口的产品,同时在传统的贸易模式当中,支付环节是由商业银行来主导完成的,而在新兴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国外的产品,呈现出小规模多批次的特征,同时在跨境的电商消费中,实现支付的渠道,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银行卡。许多新兴的第三方的支付工具,也为跨境消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很多便利。

 

  跨境消费除了涉及到企业和一般居民之外,还对整个经济的监管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当中,对贸易进行监管的机构,主要是商务部和海关这些机构,而在跨境的电子商务交易当中,涉及到更多的监管机构,比如说有海关,还有金融监管部门,都是参与到监管的过程当中来。同时在研究过程,我们也发现,很多小规模的电子商务交易,B2C、C2C的整个交易,这些大量的交易由于在传统的监管之外,这些都是为现在的监管体系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

 

  我们研究的第二个贡献,就是为了定量的分析中国目前跨境消费的现状,我们研发了三大类指数。这三大类指数分别是涉及到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吸引力指数,这个指数旨在通过它反映中国各地对入境游客的吸引力程度。在这个指数体系当中最核心的体系是综合市场利益指数,下面我会详细的来介绍这个指数。第二个指数是涉及到中国居民出境旅游消费能力的指数,第三类是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指数。

 

  下面主要来介绍一下,涉及到入境旅游市场吸引力的指数。我们重点推出了入境旅游市场综合吸引力指数,对于入境旅游来说,我们认为依靠入境游客申述增长的方式,是旅游市场增长的一种比较粗放的模式。旅游市场增长更加内涵的,或者集约的模式,应该是通过延长入境游客,在当地的停留时间,或者是增加入境游客,在当地的旅游支出。

 

  为了比较中国各地区、各主要旅游城市,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的集约程度,我们特别提出了这样一个指数。这个指数它的计算公式写在这个地方,这个指数既反映了游客停留时间的影响,也反映了游客在单位时间里面旅游支出的影响,所以是能够综合反映各地旅游市场吸引程度的指标。

 

  根据这个指标,我们对2012年中国的各省份进行了排名,这个要说明的是,我们这个数据是基于旅游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目前由于旅游统计年鉴发布的时间,现在最新的是2013年的统计年鉴,所以我们只能掌握2012年的数据。

 

  这个表格可以看到,排名第一个的是天津市,这个结果可能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因为我们在研究当中发现,天津这个市它的游客入境的停留时间特别的长。在2012年的时候,人均的停留时间大概在14天左右,数倍于其他城市,对于这样一个很奇怪的数据,我们还没有发现原因。但是本着客观的考虑,我们把它罗列在这儿,这是对于天津市的一个说明。通过这个表格我们还发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说一般来说旅游收入比较高的地区,它的综合吸引力指数也是排名比较靠前的。

 

  而对于旅游收入非常低的,比如说在31个省市当中排名靠后的,这些地区的综合排名也是相对较低的。中国部分的旅游收入的排名,和吸引力指数的排名可能有些差异。除了全国各省的排名,我们还提供了一个全国60个主要旅游城市的排名。最高的排名出现在福州,然后第二个城市是泉州,通过对这些城市的分析,我们实际上发现了中国旅游最具吸引力的四个城市圈或者是地区,第一个是集中在京津地区,第二个是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以上海、苏州、南京为核心,第三个是以广东为中心的珠三角,另外还有一个福建地区,这四个地区是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区。

 

    我们的第二大指数体系,也是涉及到中国出境旅游的。在前面提供了一个关于中国出境旅游的数字,大家发现近年来出境旅游的增长趋势非常快,而且我们在报告当中还提供了一个数字,就是2013年中国居民出境旅游的人均花费是1368美元,这个金额大概相当于当年入境人均消费的三倍左右,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

 

  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国居民出境旅游消费为什么有这么快的增长,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指数体系。这样的指数体系把中国居民出境旅游增长的动力和原因,分解成了三个因素,第一个是居民收入的增长,第二个是随着收入的增长,居民可能选择把更多的收入用来旅游,第三个当居民的旅游愿望已经有了之后,他可能选择把更多的支出放在出境旅游方面。

 

  根据这个分解,我们研究了最近三年以来,中国居民出境旅游增长率的一些源泉,比如说我们看第一行,2013年中国居民出境旅游支出的增长率是24%,这个24%大概相当于后面三个来源之和,因为在计算过程当中,我们涉及到一个计算,所以这是一个近似的结果。24%的增长,其中有10%是由于收入增长造成的,收入增长的贡献占到将近一小半。其中三分之一左右的贡献,是由于偏好增长造成的,随着收入增长,消费者选择更多的把收入用于旅游。第三个,出境偏好贡献是5%,也就是说随着旅游支出的增加,消费者希望把更多的钱用在出境旅游方面,这是提供了关于中国居民出境旅游的状况。

 

  第三个指数是针对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状况的一个研究,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跨境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兴事物,社会各界都很关注。我们在研究当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最主要的困难是,虽然大家都很关注,但是目前能够找到的数据,真的是非常非常少。为了提供一个大概的,定性的描述,我们特别感谢VISA公司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案例,同时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物质的支持。

 

我们这个指数要特别说明的是,基于VISA的一个案例研究提出的这么一个指数,这个指数分两类,一类是交易的频率指数,主要研究的是中国和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相对多少,这是交易的数量。另外一个指数是交易的强度指数,主要反映的是单笔交易的金额的相对大小。

 

  首先我们来看跨境交易的进口交易指数,这个进口交易指数是指的中国的居民,从国外的电商网站上进行购买的行为,如果按照交易频率指数,这个数据是截止到2014年的,中国居民最愿意购买的网站的来源是在美国,同时单笔交易强度和金额最高的网站,也是来自于美国。这个表格就大概反映出了,中国居民最愿意购买的这些网站,还有购买意愿最强的网站,实际上是集中在欧美地区的。

 

  下一个表格是跨境电子商务出口方面的情况,所谓出口就是国外的居民,从中国的电商网站进行的购买行为。我们看到2014年从中国网站购买最多的境外消费者来自于美国,然后其次是加拿大,我们怀疑可能跟北美地区华人华侨的数量众多有关系,但是在中国网站上购买强度和单笔交易金额比较高的消费者来自于日本和香港。

 

  我们作出这个排名之后,恰好在近期我们还发现了另外其他来源的研究结果,主要是尼尔森公司的调查数据,我们得到的结果和尼尔森的结果非常近似,更加相互印证了这个结果的稳健性。最后基于我们整个报告的研究,我们进行了一些思考或者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为了促进跨境消费的健康发展,我们发现电子支付是实现跨境消费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可以把它形象的称为是实现跨境消费的最后一公里,没有这最后一公里,前面的很多努力都付之东流。

 

  第二我们发现,很多的跨境消费主要是来自于,跨境消费的增长主要是来自于一些二三线城市,在这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跨境消费的健康发展,所以在加强二三线还有一些新兴旅游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该是下一步着力的方向。

 

  第三,我们发现居民在进行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过程当中,非常重视电子交易的安全性和便捷星。第四,针对目前中国的跨境电子交易的管理体制,我们发现现在这种管理并不利于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所以为了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监管体制的改革也是未来努力的方向之一。

 

  另外,我们还发现相关行业在电子支付方面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中国的金融机构实际上应该借助跨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这么一个历史的机会,一方面来参与跨境电子支付国际标准的建设,另外一方面争取在这个竞争当中占有一席之地。

 

  另外在研究当中我们发现,虽然各地都非常重视跨境电子支付,但是我们能找到的信息真的非常有限。为了全面的认识电子商务,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系统也是非常必要的。最后还涉及到一些外汇管理体制,比如说为了促进跨境消费者发展,我们在外汇管理体制上是不是能够放松宽进严出的管理体制。

 

  上面是基于我们的研究,提出了一些促进跨境消费的一些设想。不到之处,希望各位专家批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