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刘元春∶产业和技术新周期孕育表明中国加速赶超有可能
发文时间:2016-03-19

如果把这几年专利变化的情况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世界专利速度趋势性下滑十分明显。

目前大家耳熟能详的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在发生转折性的变化,特别是改革红利、全球化红利、工业化红利、人口红利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再加上全球 经济大危机,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动力在哪里?从世界技术长周期的角度看,我们的创新到底有没有前景?如果有前景,到底在什么方面?这些方面能不能构成我们走出困境的着力点?

产业周期和技术周期表明,世界的创新并不像大家那么想象那么乐观。但是我们发现,新周期的孕育,意味着中国加速赶超有可能。并且这种迹象已经出现了,所以我们未来并不悲观。

如果从世界经济的形态看,在目前这一次大危机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研究重点是长波理论。长波理论最核心的就是大的基础创新和产业创新。大宗商品超级周期基本上30多年一个轮回,过去房地产周期,基本上是18年—20年一个轮回。目前,很多学者用长期停滞理论对世界经济总体形势进行总结。

为什么会长期停滞?而不像原来所讲的快速复苏?核心原因是这场危机是长波周期、中波周期、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相叠加的一种产物,这种叠加一旦形 成,就导致周期性的停滞期比我们想象的要多5年—10年,当然这个结论可能悲观,但是今天,面对全球经济大振荡,大家突然发现1937年汉森所讲的长期停滞理论,以及萨默斯的重新复苏理论,好像是有道理的。

理想的长波周期理论,基本上是50年一个轮回。我们很可能就会处在这样的一个停滞期,停滞期和生产低谷期和投资低谷期。从2008年到现在,世界经济滞胀已经持续了8年,如果按照这个理论来讲,中国经济不会像很多人说的,马上春天就来了。

根据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就会发现,实际上目前经济是由一个快速的上行期,向一个快速的下行期逆转的过程而恢复停滞期还没有完全展现。

大危机的调整,实际上标志着什么?一种技术周期,由高速发展期转向一种平和的拓展期,这是它的关键标志,这个标志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探讨,把数据装进去看一看,这样的一种判断对不对?世界知识产权局所分的技术专利一共是35大类,我们列了10大类,这几大类里面,除了应对气候这个领域,专利技术从 1990年到2006年是加速增长的,但是在新世纪之后,其他的包括生物技术、网络技术、纳米技术、运输、化学、纺织、建筑、机械、物理电池都出现强劲的下滑,技术创新的速度,实际上在新世纪已经出现衰退的现象。

如果把这几年专利变化的情况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世界专利速度趋势性下滑十分明显。因此创新不像我们大家所想的那样。

新一轮产业革命不那么乐观,新一轮技术也不像大家想的那么乐观。因此简单、抽象的,围绕着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所编织的故事注定要破产,原因是什么?因为任何一场大危机都没有在短期之内造就一场技术革命,这是从世界范围看到的。

再看看中国,中国故事是不是跟随世界故事这样变化?这几年中国专利增长速度很快,2015年中国发明专利受理量达到110.2万件,连续五年名 列世界第一。其中的一个指标就是研发费用,已经达到了GDP的2.1的水平。按照OECD测算,中国目前研发费用已经超过日本,可能在2018年左右,要超过美国。近些年,中国的技术成交额,一直按照15%以上的增幅进行增长。同时发明专利的增长速度也是非常可观的。在一些核心领域里面,中国发明专利拥有量,高于国外专利拥有量28个基点,但是有7个核心领域的差距特别大,比如说光学发动机、运输、半导体、金属通讯、音响技术和医学技术,这几类是支撑产业 经济、产业创新的核心基础。

因此,可以得到一个很重要的结论,中国这几年,在技术赶超上面,呈现出一种加速的态势。这些年,中国劳动生产效率,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因此,中国故事,中国市场,为中国新技术的扩展和赶超,提供了一个强劲的基础。这个基础才是编写中国创新故事的一个根本所在。不能说中国在技术赶超层面是失败的,相反,中国在技术赶超层面是加速前进的。

但是,我们在技术创新上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大量的资金为什么趴在账上没用?因为财务制度赶不上创新管理体系,这个问题很严峻。同时也可以看到,虽然新办了大量的创业园区,但是政府过度干预的痕迹还是非常重,即使如此,中国在未来几年技术赶超的迹象,还会加速。

为什么会加速?

首先,中国的技术人员规模庞大,也就是通常所讲的技术创新的产业。其次,中国有大量的新型的创业模式、创新模式。这是激励中国技术创新进一步前行的基础。

原文链接:http://www.p5w.net/news/xwpl/201603/t20160319_13903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