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发文时间:2015-12-04

编者按




   继2014年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之后,今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日前共同主办了“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讨会,本版今日特摘要编发部分学者的观点。

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张宇




  学界必须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和互动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研究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得出新结论、新认识,发现新思路、新办法,不断创造新的成功经验。

   要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不断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

   要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

   要根据实践的要求提出新的经济理论观点,包括揭示新的经济规律,说明新的经济现象,提出新的经济学命题,修正过时了的经济学论断,推动理论的发展。




   要坚持洋为中用,正确借鉴国外经济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的有用成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重视研究和借鉴中华民族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打牢历史根基,体现民族风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自信。但也必须承认,与时代和实践的要求相比,目前政治经济学研究和创新还有明显差距。基础理论的研究比较薄弱,重要的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比较有限,理论脱离实践现象比较普遍,应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社会问题能力不足。不少学者习惯于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框框出发而不是从中国的实践和问题出发进行理论研究,热衷于用抽象的定理、模型和公式去裁剪丰富多彩的现实,盲目崇拜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和学术话语体系。这种状况亟须改变。

   只要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历史和实践,在科学的道路上奋勇攀登,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新的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创建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 卫兴华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和运用,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学习和运用基本原理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我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现已进入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把政治经济学区分为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和资本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为劳动人民求解放和谋福祉的劳动的政治经济学;而资本的政治经济学是为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政治经济学。正因如此,习近平同志指出:学习政治经济学,“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随着经济实践和经济形势的发展而发展的。作为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方法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已经揭示: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社会经济制度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当作静止的教义来对待,而是应把继承、发展与创新统一起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某些基本原理可以结合当代实践进行创新,但不能动摇和否定。比如,马、恩、列都指出,当劳动人民取得国家政权,要首先把生产资料掌握在国家手中,这种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在我国生产力还落后的具体经济情况下,可以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不搞单一的国有制经济,而是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首先是要坚持、发展和创新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实现形式,决不能动摇、否定国有经济和整个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 林岗

  现在,从事经济学教学研究的很多人已转到西方主流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队伍遭到削弱,这对于发展系统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非常不利。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教学引入我国经济学教育的初衷,是在批判的基础上借鉴其中反映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一般规律的科学因素,获取有关现代市场经济的实际知识,了解西方经济运行和学术研究的问题,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引进的前提是能够明确认识到西方主流经济学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性质,不能简单地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范式来改造我国的经济学研究。

  第一,在经济学教育中摆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要明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学教育中的主导和主体地位,明确西方经济学的从属和辅助地位。加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课程的分量,缩减西方经济学的分量,恢复和加强有批判、有鉴别的教学方式。

  第二,反思教育国际化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教育国际化对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意义是不同的,自然科学很少受社会制度和价值观的影响,但社会科学却与社会制度、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具有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不能将在自然科学中进行的国际化教育改革的做法照搬到社会科学领域。比如,过分强调SSCI发文的导向作用、不适当地鼓励采用外文原版教材、片面强调引进教师中的海归数量等。

  第三,加强高校政治经济学的建设和发展。对于任何一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来说,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材建设、科研能力等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育在这些方面都存在值得改进之处。

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

中央民族大学校长 黄泰岩

  一是用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科学性、正确性,以及在当代中国仍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因为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为指导的结果,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方法论分析中国新情况新问题的结果。

   二是用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检验西方经济学。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功,打破了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垄断,使人们开始对那些视为公理的理论与政策产生了质疑,至少它对发展中国家不再是唯一选择。这就是中国改革发展成功经验的世界经济学意义。

   三是把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总结提炼上升为系统的经济学说。我国几代人对社会主义的长期曲折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和惨痛教训,为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条件。

   构建这样一个系统化的经济学学说,应关注中国发展经验的世界普遍性意义。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看,发展都应成为构建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并且应包括以下内容:

   发展的理念。要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破解我国发展难题,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发展的目的。就是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发展的道路。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发展的动力。以创新驱动我国经济发展,创新包括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发展的资源。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经济,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发展的制度。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的文化。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在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的,突破了只有在西方文化的背景下才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理论假定。

原文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5-12/02/nw.D110000gmrb_20151202_1-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