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谢富胜 高岭:着眼关键部件创新 迈向制造强国
发文时间:2018-07-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正处于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性交汇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必须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摒弃“技术借用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自己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才能真正摆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境地,才能成为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向世界科技强国迈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但它们各自在创新系统中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是不同的。政府负责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的顶层设计,发挥好科技管理的组织优势,高校和科研院所负责基础科学的教育和研究,提供科学技术知识。但这些只是促进创新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拥有科学技术知识并不一定就能实现技术创新,从基础科学教育、科学技术知识到技术创新,中间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基础科学教育和科学技术知识能否顺利转化为技术创新,取决于企业的行为。因为只有满足社会需要的科学知识才是技术创新需要的知识,企业置身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能敏锐地感受到社会需求的变化,从而以需求为牵引,把科学知识和科研成果转化为满足社会需求的技术创新。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因此,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创新在本质上是一个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具有社会性,是一种社会活动。创新活动的内在性质决定了只有满足一定的社会条件,技术创新才会发生。首先,创新是一种集体性的社会活动,需要全体人员齐心协力,这要求企业具有集合精锐力量的组织协调力;其次,创新是持续的学习和技术知识累积的产物,需要长期不间断地投入生产性资源,这要求企业具有创新导向的金融支持制度;最后,创新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性活动,有投入并不一定就有产出,创新在本质上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要求企业制定创新战略,坚定创新信心,矢志不移地推进自主创新。因此,企业要想在创新上取得成功,必须在创新过程中制定自主开发战略、融通资金进行金融支持和有效组织协调人力资源。


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不足严重制约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是中国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最大障碍。企业史表明,一个国家的社会需求和市场结构决定了企业创新演进的路径。成功企业的创新都是面向其国民经济主战场产生的,比如“福特模式”和“丰田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居民收入普遍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决定了消费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和高级化。标准化产品越来越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需求,多样化的细分市场从统一市场中迅速生长起来。产品生命周期和开发周期日益缩短,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以较低成本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中国企业必须创新生产方式,以更低成本生产多种类、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人民群众对产品个性化、多样化和不断升级的需要,会引领供给体系和结构的变化,供给变革又会催生新的需求。需求结构和供给体系之间的这种动态关系,使得我国的市场结构呈现出动态不完全竞争的格局,即同类产品的差异需求不断增长,且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这种需求结构的变化要求企业整个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或相关部门发生系统性变化。这种系统性变化的核心是新产品开发中的关键部件创新,这类创新会改变产品结构的设计,使得产品系统中的模块化组件生产企业只能追随这种变化。因此,关键部件创新是现代制造业的基础,谁掌握了关键部件创新的主动权和先动优势,谁就掌握了全球制造业的竞争优势。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关键部件的国有化率仍然很低,大多通过模块化组件生产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为了摆脱关键部件的对外依赖,实现核心技术的自立,企业必须以关键部件的自主开发为目标,建立关键部件的创新开发平台。通过干中学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利用中国市场规模大的优势,突破临界规模的用户数量,形成自主的关键部件主导设计,建立关键部件和产品开发的主导标准。


激发企业全员创新激情和活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只有发挥企业家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敏锐把握创新的方向、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才能以更低的成本生产更多高质量多样化的产品。但是,创新从来都是不确定性的,企业家要从长期角度出发,制定前瞻性创新战略、持续地投入资金、集聚创新人才,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创新过程是一种集体性的社会活动,需要激发企业全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关键部件创新过程中,研发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营销人员的需求捕捉能力、直接从事生产的员工制造关键部件的质量改进能力,都会创造并维护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企业家不能把员工当作可互换的零部件,员工之间的技能相互影响,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互动是企业技术与组织创新能力的重要源泉。因此,企业应该以共享型劳动关系为纽带,增强员工对企业组织的认同和归属感。受此激励,员工才会积极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进程。


原文链接:http://m.cssn.cn/zx/zx_bwyc/201807/t20180704_4494750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