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网】刘守英:“城”与“乡”的选择,决定中国现代化向何处去
发文时间:2022-04-20

有一种观念认为中国结构性转变已经差不多了,但我觉得很重要的研究是到现在为止的结构性问题里面还有什么样的动力机制?现在整个结构性问题里最大的问题在哪?从数据来看,6%-7%的农业GDP是靠将近25%的人在创造,这是最大的结构性问题。我们原来认为它是因为农业的效率低,那么多的人在搞那么一点点的GDP。但是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是跟全世界基本经验来讲的反差。反差就是说所有的经济体在结构转变中一个基本规律,是农业就业份额的下降速度快于GDP的下降速度。我们是恰好反着的。我们是农业GDP下降速度很快,但是就业份额下降速度很慢。这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大量农业劳动力没有更好地在城市创造更大的经济动能。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我们整个农业问题和城市的发展动能也解决不了。所以农业的就业份额过高和农业GDP的比例两个结构性的失衡现象一定要解决。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是让更多的农业人口,尤其是农业类就业人口到城市去创造更大的经济动能。

我们原来讲的农业份额的下降,制造业和服务业份额的上升,是笼统地讲基本趋势。但是我们最新的一个研究发现它是有几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大量劳动力的就业份额的快速下降。第二个阶段就是农业的就业份额和农业GDP份额开始慢慢重合,农业要素重组和农业产业革命和更多的人、更长时间的在城市,而不是在城市和农村之间两边流动。这是我想讲的结构性潜能里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解决整个中国农业就业份额过高和不稳定的结构性潜能,让更多的人到城市去创造财富。我们现在讲城乡融合也好,讲乡村振兴也好,不是让这些人去农村创造GDP,农村不是创造GDP的地方,农村也不是创造更多的经济动能的地方。

第二点为什么讲都市圈和城市群的?这里是解决结构性扭曲动的主战场。中国的城市化的理解不是说我们现在有多少个城市,我们有多少人进到城市就解决了中国城市化的问题。都市圈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为了促进整个中国的国民经济更好地循环的主要的区域在哪?是在都市圈和城市群。第一个就是它能使各个要素之间的配置和各个要素之间的流动,还有各个要素之间的组合的效率提高。我们现在那么大一个版图,如果所有的要素布局都那么长、那么大的战线,你靠什么样的机制来配置你的效率都会有问题。我的第二个理解就是解决原来结构性问题最主要的区域为什么在都市圈?都市圈是能够提高这些要素配置更有效的循环,能够提高我们这些要素组合效率。

年前很多人说让我一定要讲讲就地过年,我说你们等着看吧。很多人认为过年还是应该回去,如果不回去的话,中国的传统,中国乡村的乡愁,农民之间的分离这些问题都解决不了。但事实来看,这次农民就地过年实际是一场非常好的演练,就是观念的转变、代际的转变。年轻人在城市他过得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哭哭啼啼的。就地过年实际上就是一场如果农民在城市留下,城市形态会是什么样的,城市经济是什么样的,城市社会是什么样的,乡村社会会怎么样,城乡之间的关系会怎么样的练。这实际上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启示,这些要素一定是要在重点的区域更好地集聚,然后更好地配置,这样的话才能把中国的各个区域之间的关系给处理好。所以这是我想讲的第二个观点,就是都市圈实际上是提高我们整个国民经济更好循环和要素组合更好配置效率的最重要的战场,不是说其它地方不好,是这些地方是更重要的。

第三点就是都市圈能够实现整个中国城乡融合的最主要的区域。我们现在都在讲城乡融合,我的个人观点是中国一定要解决城乡问题,但城乡问题核心就是解决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经济的关系的问题。现在面临的很大问题是不是城市和村庄两头一起发力,这两种发力的方式能不能解决中国的城乡问题?从循环的角度来讲,这两头是不容易连起来的。这里面连的主要的区域在哪?是在城市和乡村融合的区域。城市和乡村融合的区域在哪呢?在都市圈里面。

中国要形成一个良性的城乡关系,就要通过城乡融合。但城乡融合实际上是要寻找它能够使城市、县、镇、村庄之间能够有效衔接的区域,一般的地方是不具备的。我们现在已经看到的长三角、珠三角这些经济已经高度发展,城市跟乡村之间已经形成有效联系的区域,是解决中国整个城乡最重要的。中国未来要解决城乡问题的主战场是在城乡融合的区域,城乡融合的区域主要是在都市圈,不能够再遍地在不同等级的城市进行这种要素的配置,那样的话我们真是配置不起的。

第四个观点我们要实现整个都市圈最重要的方式一定要强调要素市场化配置。整个都市圈的发展不是划一个圈就能解决的,也不是靠政府手段就能够把要素的配置做正确的,它一定是要通过要素的流动,通过机会的寻找,另外通过城市不同功能的分工。在这个基础上,政府再有效地发挥他的正确的作用,避免市场有些失灵。这样就形成整个都市圈发展里的高效循环,另外就是功能有效的分工,就会实现我们整个中国结构性潜能的发挥,真正使都市圈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发展的动能。


(文章来源于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