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郑超愚: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意义重大
发文时间:2010-01-13

加强针对性 管好流动性

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并不代表今年货币政策不再保持适度宽松。在继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央行将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1月12日晚19时,央行宣布“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增强支农资金实力,支持春耕备耕,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本报记者在第一时间连线业内多名专家学者时发现,虽然大家略感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出台比预期来得要早,但是普遍认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迟早的事。同时,有业内人士还表示,央行动用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为了保持流动性适度、合理,并不代表今年货币政策方向的改变和不再保持适度宽松。

  使用数量型工具力保流动性总量适度

  众所周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包括4万亿元投资在内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金融部门积极贯彻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货币信贷总量快速增长,加大了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既提振了信心也活跃了市场。央行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29.7%,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1至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9.21万亿元,同比多增5.06万亿元。

  自去年7月份开始,央行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恢复了1年期央票发行,逐渐从少量净投放转为净回笼,但货币市场利率并未发生很大变化,资金面宽裕依然。有关专家认为,今年市场的流动性还会相当充裕。据统计,仅一季度到期的央票就有2万亿元之多,处于历史第二高位,市场到期资金压力陡然上升。而M2和M1增速逐季加快,M1增速加快势头更为明显,去年9月末已超过M2,在反映经济活跃度提升的同时,也显现货币活期化和流动性的增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随着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市场流动性将由内部的银行信贷和外部流动性同时创造。外部流动性包括贸易顺差和外资流入,可能会构成一个新的流动性增长点。”可以说,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国际的角度,近来国内市场的流动性始终比较充裕。有来自业内的消息显示,今年第一周,商业银行贷款几乎以每天1000亿元的速度增长。市场人士认为,这一方面受经营压力和放贷习惯的影响,另一方面源于强劲的经济增长带来的信贷需求,以及调控预期的倒逼。

  因此,在年初适当调控,有助于全年信贷平稳、均衡增长,防止推高资产价格、推升通货膨胀预期。

  中国农业银行分析师李刚认为,今年中国和全球经济环境都出现改观,使金融宏观调控充满了复杂性,货币政策面临的首要问题已从单一的保增长逐渐转向保增长、防通胀、调结构并重。“今年我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除日益升温的通胀预期外,还包括由流动性过剩催生的资产价格泡沫问题,需要通过收缩流动性来应对,”李刚认为,应该首先考虑保持流动性总量适度、合理充裕,而数量调控是较有针对性的手段。“按照货币政策工具的特性,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属于数量型工具,相比价格型工具利率而言,更有针对性,收缩的只是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不会抬高企业融资成本。另外,数量型工具的使用可以影响经济先行指标,有效降低通胀风险,乃至未来经济过热风险。目前我国大型银行法定准备金率为15.5%,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李刚说。

  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引导资金下乡支农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的同时,明确‘为增强支农资金实力,支持春耕备耕,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超愚认为,很明显,这体现了央行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了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就是为引导资金下乡支农。

  郑超愚说,“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流动性过剩,但是从结构上看并不合理,农村地区的流动性仍明显不足,农村金融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央行再次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有利于宽裕资金流向经济薄弱环节,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地区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对稳定农村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粮食丰收、农民增收,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意义重大。

  保持总量适度增长妥善处理好三者关系

  日前闭幕的2010年央行工作会议强调,今年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意味着既要保持足够的政策力度,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稳定价格水平,有效管理通胀预期,同时要优化信贷结构,支持经济结构调整。这些是以密切跟踪监测国际金融危机发展趋势、国内外经济运行和市场流动性情况,适时适度调节为基础的。

  在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前,1月7日,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已提高了3个月期央票的发行利率4个基点,同时提高了91天正回购的利率3个基点,也是5个多月以来的首次调高。而在1月12日,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又提高了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8个基点,同时央行还进行了2000亿元28天正回购操作。三次公开市场操作共回笼资金3970亿元。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对记者说:“央票发行收益率的上升意味着宏观流动性将会因新增信贷规模受控而下降,要控制通胀预期就必须促使货币信贷平稳回落。”

  “由于季节性和低基期效应,可能导致今年一季度CPI同比增幅较快上升,从而引起通胀预期较快上升。央票利率上升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通胀预期的作用,这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相一致。”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分析师石磊说。

  李刚也认为,“结合央行工作会议中强调的‘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防止季度之间、月底之间异常波动’来理解,管理层在维持宽松货币环境的基础上,需要在公开市场操作中进行对冲回笼,微调短期流动性,熨平市场资金的波动,避免流动性泛滥”。他认为,要处理好保增长、调结构、防通胀三者关系,先要把握好年初信贷的投放节奏,特别是要改进一季度信贷调控。预计未来还可能加强窗口指导,公开市场也可能重启3年期票据发行。

  采访中,多位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并不代表今年货币政策不再保持适度宽松。在继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央行将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今年主要操作工具预计将以数量型工具为主。如果通胀压力预期较强,才可能会考虑调整利率。但这一切工具的使用都需要视情况而定。鲁政委把这种对货币信贷进行精确调控的做法概括为:为防通胀不能太多,要保增长也不能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