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孙文凯:延迟退休的背后:老年就业群体如何进一步扩大
发文时间:2021-04-05

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老龄化和少子化都已经成为很严重的问题。2000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随后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快。2000年至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由8800万增加到1.76亿,占总人口比重由7.0%上升至12.6%。并且老龄化趋势还在加快,预计65岁及以上人口在2030年将达到2.8亿,占总人口20.2%,届时我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人口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劳动力市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2011年达到9.25亿的历史峰值,之后开始下降。相应地,我国就业人口总量在近年也不断下降。
与老龄化对应的,是劳动者中中老年群体占比急剧扩大。人社部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3年,我国45周岁及以上的劳动者占比,首次超过25-44岁劳动者占比,并在随后几年中持续拉开差距。截至2018年,我国45岁及以上劳动者占比40.89%,25-44岁劳动者占比39.03%。16-24岁的劳动者占比持续下降,从2000年的12.8%持续下降到2018年的7.96%,这与高等教育扩张带来的该群体劳动参与率下降有关。
对于60岁以上老年群体,我国老年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其中60岁及以上的就业人口总量,从2001年的4300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7800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口比重从5.9%上升到10.1%;65岁及以上的就业人口总量,从2001年的2200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4000万人,占就业人口比重从3%上升到5.2%。
老年群体劳动参与率也较高。据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我国55-64岁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在1990年至2010年间呈小幅上升趋势,从1990年的55.5%增加至2010年的59.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在1990-2010年间呈小幅波动趋势,约为20%左右。但最新数据显示近年我国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这是由我国退休福利的不断改进导致的。
由于老龄化加剧和预期寿命延长,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延长退休年龄,以缓解养老金危机。发达国家退休年龄普遍大大高于我国。近期,我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表示中国将推行延迟退休政策,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可能进一步回升。
国际数据显示,各国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都在随着退休年龄延迟而提高。比如,OECD成员国55-64岁的老年人口的平均劳动参与率,从2000年的50.0%上升至2019年的64.4%,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的平均劳动参与率,从2000年的9.1%增加至2019年的16.0%。这些国家老年人劳动参与率绝对水平和增幅都超过了我国。此外,很多国家都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这样实际退休年龄可能比法定更晚。笔者之前做过的数据分析发现,实际退休年龄延长对各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未来随着我国持续老龄化和退休年龄延长,需要有效开发老年劳动力,提高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笔者根据微观数据计算发现,不同年龄段劳动者失业率随年龄存在明显的U型规律。年龄在25岁以下和45岁以上劳动者失业率明显高于中间年龄段。在现存失业人口中,45岁以上失业人口占失业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2018年已经成为各年龄段占比最高(超过40%)的失业主力。可见,如果延迟退休,有可能加大失业人口数量,老无所依问题变得愈发严峻。
当前,供需两端都存在不利于中老年人就业的因素。在供给端,因中老年人平均教育水平和技能不高,在体力劳动难以为继的年龄段,其就业竞争力缺乏;在需求端,新一轮技术进步对常规性工作形成替代,简单重复性工作需求下降。此外,受社会保障全国统筹不足影响,中老年群体仍然面临跨地区转移困难,难以迁移到劳动需求较大地区就业。
总结看,老年人口占比迅速增长,且延迟退休要求该群体继续劳动参与,但该群体失业率较高,因此整体就业压力增大。为应对老龄化和就业压力,就必须在延迟退休的同时有相应措施。当前针对“4050”人员,主要是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促其自主创业,对雇佣单位进行补贴,开发公益岗位,促进灵活就业,增加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未来随着老年就业群体进一步扩大,这些应对措施都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同时,提高社会保障统筹、促进这些劳动者跨地区就业也是重要手段。

(文章来源于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