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财经】刘世锦:让10亿人坐上飞机、5亿人蹲上马桶将产生巨大需求
发文时间:2019-03-24

如何客观看待中国经济迈入中速增长阶段?这一阶段的增长潜力在哪里?这些话题成为当前学界关注焦点。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3月23日召开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新)成立大会暨中国经济学70年演进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上表示,中国还有10亿人没有坐过飞机,还有5亿人没蹲上马桶,让他们坐上飞机、蹲上马桶,将会产生巨大的需求。

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减速,处于什么样的增长阶段,外界看法较多。有人将之解释为主要是外部冲击,有人称之为周期性波动。在刘世锦看来,这都很难解释为什么中国由过去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降到7%以下,将来还会6%以下。

根据研究及多方讨论,他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低速增长,为了到2020年实现两个翻番的任务,最近两年还能保持在6%以上,2020年以后,增长速度进入到中速以后,就是5%到6%,也许是5%左右。这样一个变化是符合规律的,从经验上来看,当年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这样一个变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就是潜在增长率下降。

为什么潜在增长率会下降呢?

刘世锦解释称,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一些重要需求的历史峰值相继出现,比如对房地产、基建、汽车等的需求,包括钢铁、煤炭、建材等,都出现了历史需求峰值。此外,人口劳动力数量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比如,劳动年龄人口从2012年,就业人数从2018年都开始总量减少。

他说,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这个理论模型到底什么样子?目前还不大清楚,但是很有探讨的价值,而且这个问题很有现实意义。所谓的“稳增长”,首先得有一个基准,稳什么样的增长,稳到什么水平,在有些人心中,稳增长还得回到7%、8%,甚至更高一点,就是过去高速增长的轨道上,这可能吗?比如再过两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变成了5%到6%区间,中国经济是不是就坏了,变得很有问题了?这都需要有一个理论框架解释。

对于宏观政策,最近很多人关注货币政策能不能再放松一点?刘世锦表示,很理解外界的期待,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货币政策放得再松,也不可能改变潜在增长率。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按世界银行标准,发达国家人均GDP门槛约为1.25万美元。进入工业化进程的国家很多,但是真正进入高收入阶段的相当少。从国际经验来看,二战以后,大量国家进入工业化进程,但最后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社会的国家,只有13个经济体。

在刘世锦看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下一步进入中速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还有很大增长潜力。

比如让数以亿计的人坐上飞机、蹲上马桶,这将产生巨大的需求,随着人力资本得到充分培育和发挥,以及解决机会不均等等问题,低收入阶层收入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的提升,潜力非常大。

除此以外,还有赖于低效率部门的改进。“中国经济效率低的地方还是有不少,比如一些基础部门,中国现在五大基础性成本,能源、物流、通信、土地、融资,普遍偏高,有统计数据显示,比美国高一倍以上。美国的土地比较宽裕,价格低一点可以理解,但其他要素之所以价格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同程度上在这些领域存在着行政性垄断,缺少充分竞争,效率就低,成本就高。”他说。

再比如,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前沿性创新走到全球创新的最前面,绿色发展。

“这些新的增长来源潜力比较大,但这些增长要想抓在手里,有很高的体制约束,很可能就是看得见抓不住。这是那些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都面临的一些问题:旧体制相关的利益难以打破,比如行政性垄断。什么事和利益挂在一起以后,这个事的难度就大了。”他说。

刘世锦还提到,在中国,改革的很多事情都不是高难度的动作,你会发现都是最应该改的,但最后就是改不动。这需要解放思想、正本清源。


原文链接:https://m.yicai.com/news/100146228.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