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黄隽:艺术品金融有3座山要翻 鉴定、评估和流动性
发文时间:2017-10-24

龚继遂老师有一句话,“艺术品从艺术家创造完,走到社会以后就开始了一段非常漫长和有故事的旅程。在这个旅程过程中可能遇到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件,都会使它的价格、价值发生变化。”令我印象非常深。由于艺术品自身的特殊性,一般的估值模型比较难适用于现在的艺术品,这也影响到了艺术品的资产化。在中国除了评估价值以外,鉴定也是一个大问题。我们经常讲艺术品金融有3座山要翻:第一,鉴定;第二,评估;第三,流动性。目前的市场,赝品、拍卖行的假拍仍然比较常见。

艺术品因为其独一无二性,在不同的宏观条件或者状态下,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简单的固化为某些系数,比如跟尺寸相关,与艺术家在不在世相关,这样的固化方法仅可以作为一种参考,但是用来最后确定艺术品的估值是不行的。这实际上也反映了艺术品的估值和估价的复杂性。每一个机构都会根据具体情况使用独立的评估模型和数据,任何一个资产评估的过程,计量模型都不是完美的。我认为艺术品的资产评估需要坚持几个原则。

第一,宏观和微观结合。整体的宏观经济形势,会对市场有很大的影响,潮流、风尚等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也会很大,比如过去几年流行写实的作品,现在流行比较当代的作品。微观的,就是指作品自身的大小、艺术家的名气,以及拍卖的地方、拍卖行等。艺术品的价格不符合“一价定律”,不同拍卖行或拍卖城市拍卖的艺术品价格都会有比较大的区别。比如一般情况下,同样的东西在纽约比在巴西拍的价格高;在苏富比、佳士得拍,就比小的拍卖行好。有些人觉得不可能,说没有办法证明,因为所有的艺术品只有一件,不可能同时在两个地点拍卖。但是我们在经济学中有很多文章发现,假如用的是限量版画,就能比较全球几个城市拍同样的东西,从而得到以上的结果。有时候觉得不可思议,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想又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纽约是全球的金融中心,在纽约的佳士得或苏富比可能同一场拍卖,有全球超过200个国家的人同时参与,而且这些拍卖行对作品的专业化挖掘和200多年的专业队伍的培养,也成了价格高的原因。这是微观的因素。第二,客观和主观相结合。评估的主观经验,是基于专家很多年对市场的观察和看法,包括他的专业知识的积累。最近几年,在科技鉴定方面做出了许多尝试,越来越多介入到了这个市场。利用科技手段,对艺术品的化学成分、物理特征及内部结构进行检测,通过建立对比数据库的方式来进行艺术品真伪鉴定,构建历代艺术品科技检测识别系统。但是中国的艺术品遍及全球,短期内建立数据库可望不可及。第三,建立第三方独立平台。目前在中国,估值是排在第二位的问题,而鉴定排在第一位,解决了真假问题才有估值问题。对于估值,除了一般经验以外,可能经常会比照拍卖行的数据。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根据统计,最近5年拍卖付款率差不多都是50%到60%之间,这样的市场数据可靠吗?作为估值的参照就要打个问号。艺术品金融的基础实际上就是鉴定和估值,国内艺术品的资产评估机构非常多,但是机构的评估报告给银行,银行会马上根据这个给贷款吗?基金公司会马上就认可吗?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公信力,怎么使金融机构和老百姓都相信评估报告,在交易过程中也愿意按这个价格购买,是最大的问题。

现在对于中国来讲无论是科学鉴定方法、数据库方法、专家的经验都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但是我认为缺的不是方法,缺的是市场的规范,以及信用制度的约束和科学监管、法律环境等系统。大家可能觉得复杂,困难重重,但是在快速发展和不断创造奇迹的中国,我们充满信心。

原文链接:http://www.ce.cn/culture/gd/201710/24/t20171024_26638395.shtml